第21章 永宁:此子有大才(求追读)

“可惜,这卷宗上记载的太过粗略,且多集中于案发现场,死亡人数等,对于死者人际关系,生平过往,一笔带过,很多推断缺乏支撑。”

“是我父亲生前教我的,他年轻时候,曾做过镖师,走南闯北,见识过许多事。

不过她的关注点不在故事奇诡,而在故事里透出的种种细节上。

死者分属各地,且没有明显的关系,要说相同点,案子几乎都发生在夜晚亥时至寅时,夜色最深的时候。

齐平点头:“是的,匪徒的行进路径很清晰,并非流窜,而是有目的性地前行。”

“竟已是这般晚了,”永宁咬着嘴唇,起身道,“齐捕快还要破案,我二人便不叨扰了。”

人都不在了,难以证伪,恰好原主父亲的确跑过江湖,是合适的托词。

啊这,可我感谢的不是你啊……齐平对这两位皇女有了初步印象。

永宁公主也望过来。

就像一道数学题,缺乏关键条件,谁来了也没辙,无解。

随口编了几个,听得安平郡主眼睛发亮,只觉得极有意思。

旋即关门,自顾自落座,道:

齐平丝毫不慌,从记忆里把福尔摩斯探案集搬了出来,进行本地化魔改。

“哦?说说。”永宁眸子亮起。

上头用笔墨圈点,按照案发顺序,标记了序号。

“说起来,你这小捕快哪里学来的破案本领,本郡主都没听过。”安平好奇道。

受害者家人大都已休息,作案手法高度类似,对现场环境很熟悉,几乎没有发出太大动静……”

他一口气说完自己的观察。

可惜,不慎惊动了他们,等余百户抵达时,人去屋空,如今,不知藏在哪个地方。”

月上中天。

若非从窗纸上,能看到屋内人影,早忍不住敲门了。

关键,这位公主性子温和,令人如沐春风,不小心就多说了些。

河宴县衙没这个权限,但巡抚有。

两位皇女听得很专心,末了,才道:

“但这些相同点,说明不了什么,于是,我尝试将案子发生地,标记在大河府地图上。”

凉国坐拥中原,深居内陆,与海外诸国交流不畅,纵然是公主,所知也极有限。

是的,在她看来,起码在某个方面,眼前少年,给她的感觉,已不逊于当世大儒。

齐平对此早有腹稿,此刻轻轻叹了口气,目露追忆:

资料模糊,导致很多逻辑链条没法成立。

例如阳丘县一案,死者系兄弟关系,后分家居住,虽是富户,但在当地不算豪绅,这伙修行匪徒,选择他们就很怪异。”

王典史忧心忡忡说道。

等看到杵在墙角,怯怯的齐姝时,微笑点头,让小姑娘受宠若惊。

“还有发现吗?”

“大概吧,谁知道呢。”王典史叹息。

……

同时,也是震撼不已。

起初还是讲故事。

安平则追问起,齐平父亲与奇人的经历。

后来,永宁公主不时发问,刨根问底,齐平对答如流,话题越来越歪,不知怎的,慢慢竟天文地理,无所不谈。

两人越谈越投机,直到院外传来梆子响,才豁然惊醒,已是夜深。

却被这个底层少年掌握着。

期间,还曾与一位海外奇人有过交往。

便是永宁,也被吸引。

齐平折返值房,看向坐在角落,脑袋坠到胸口的小丫头,无奈笑了:

“今晚,还真是热闹。”

能与两位贵人相谈甚欢,在此前,做梦他们都想不到,会是个小小胥吏。

永宁闻言,略作沉吟,说道:

“殿下慢走,我送两位出门。”齐平也是一身冷汗,心说有点装过了。

无论此前的“步法追踪术”,还是“线索墙”,都是新鲜事物。

“安平?走了,回去睡。”永宁公主看向闺蜜,后者正趴在桌旁酣睡,这会迷蒙醒来,打了个哈欠,“你们聊完了啊。”

“好了,抓人不是咱关心的,有任务交给你们。”

“什么?”

“调查,”齐平拿出白纸,“这是与孙府死者亲近的人员名单,一人拿一份,分头询问。”

其余案件详细资料,还未送到,他只能尝试,从孙员外一家寻找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