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教习愣神,却坚持道:“这一篇,是好的,还请先生品鉴。”
再然后,就只剩这一句,整个人容光焕发,念念有词,沉浸于诗词意境之中。
一个激灵,霍然站起,朝缩在后头的同伴道:
念了几句,他猛地坐直了身体,呼吸急促,恍然失神:
“这词……”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是一首词,字很一般,不禁有些轻视,等看到第一句,眉毛扬起。
“有所触动罢了。”
席帘这才回神,双手捧卷,激动下起身,念诵开口: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对面,沉浸于诗词意象的席帘也感应到什么,睁开双眼,看到二先生身旁异状,也是怔住:
真的?席帘有点怀疑,然后,就酸成了柠檬。
“好……好词……好词啊……”
“京都读书人无数,怎竟没几个诗才。”
心中,那被诗文牵动起来的情绪,仿佛被一双大手抚平。
“这可是你说的,若还是差的……”
他已许久,未见对方如此失态。
“你替我盯会,我回山一趟。”
开篇的确不错。
眼前,恍惚间浮现出一幕场景:
风雨穿林打叶,唯有一人,披蓑衣,持竹杖,冒雨逆行,却心无畏惧,引吭高歌,双脚比那马匹,都要轻便许多。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对面,二先生亦是好奇望来,却看不见内容,只见席帘先是惊讶,继而猛吸了一口气,双眸刺出亮光。
二先生倏然望向前方,那雨后赤阳,只觉词中所写,恰是此时此景。
席帘没好气道:“拿走拿走,不要再污我的眼。”
席帘面露犹疑,似是被坑怕了,但见教习坚定,勉为其难接过,道:
对书院修士而言,若在诗文一道有所触动,极可能对境界也有好处。
二先生笑得温和,忽地想起什么,道:
“做词之人何在?速去请来。”
说完,在同伴茫然神情中,朝山门狂奔。
那教习笼着袖子,在冷风里受冻,又应付了几人。
双手抚平,劝道:
“那些拜山者,本就少有擅诗文的读书人,大多是市井之中,前来撞运的百姓。”
当他的目光,落在齐平那张纸上时,微微一怔,嘴唇翕动,似在默念。
“对对!快请!能写出这等名篇,这齐平,定是一位心有丘壑的读书人。”席帘眸子发亮。
更早时候,人才多呢。
二先生一怔,首句写景,穿林打叶,实指雨骤风急,倒是与方才细雨相和,“莫听”、“何妨”,显出词人心胸旷达。
……
那教习无奈:
“那人写完便走了,这会恐已离开,也许后几日会来,另外,那少年看着,倒不像书生,而且,年轻的过分,或未及弱冠。”
“要不,咱明天再来?”范贰瞄了眼齐平,小心翼翼问道。
后者心情略显不快,摇头道:
“谁知道会审多久,万一明天人家都还没看,不又白来了,算了,等几天再说,最好等我腰牌下来,就没问题了。”
“那行……接下来。”
“你不要做市场调研吗,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