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人,郑怀恩精通书画,文字游戏,他通过几封看似寻常的家书,隐晦提起,让学武的小儿子来临城。
“你姓郑?你与郑怀恩什么关系?”
郑云摇头,眼神认真:
“那是之后的事,我第一个去的,是司库衙门,确认了消息的真实,父亲的确已经不在衙门了,之后,我去了父亲的住处……”
“我起初,也觉得巧合,包括在路上,我一直在观察你们,还有那山匪袭来时,我当时很怕,是来抓我的……呵,您或许觉得我杞人忧天,但我当时,的确担忧过。”
为了自保,也为了积累功劳,早日调回京都,他不声不响,开始暗中搜集证据。
之后,又恰好撞见您调查我父居所……便隐隐猜到了几分。
也就在他做完这一切的时候,他‘失踪了’。”
因而,郑怀恩满怀期待上任,却不想,抵达后,才意识到,临城水深。
“况且,即便并非如此,我也不大敢信他,事关我全家性命,岂能儿戏,故而,想着观察些日子,最好,等巡抚离开临城,我再告知他,如此,才最安全。”
然而,不幸拿到伤仲永模板,一路苦读,几次科考,终究也止步乡试,只混了个生员秀才的功名。
“我需要一个解释。”
郑怀恩,永和元年生员,出生在中州的一个小村,天资聪颖,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文曲星”。
齐平道:“那你如何知晓我的身份的?莫非在京都见过我?”
齐平思忖着,问道:“之后呢?”
“是。除了证据,还有一封信,关于那幅画的事,便是信中所写。”
好在,他的运气不错,选官那年,赶上新皇登基,重用科举读书人。
虽然远离了家乡,但这何尝不是一种重用。
……
齐平一怔,突然心跳加速:
“你父查到的,西北军中的奸贼,不是都指挥同知崔休光?”
郑云道:“他是家父。”
他很清楚,作为外来的官员,他能依靠的,只有皇帝,他之所以能从村童成为官员,皆拜皇恩所赐……
“你果然找到了这里,齐校尉。”沉默青年灼灼地盯着他,开口道。
……
郑云点头,眼神哀恸:
“当我抵达临城,得知我父亲已然被打成了通缉犯,正在全城搜捕时,便已确定,他恐怕……”
青年松了口气,仿佛确认了什么般,笑容苦涩:
“果然是您,看来我赌对了,放心,这里不是什么陷阱,我对您,也无法造成任何威胁,重新认识一下吧,我叫郑云。”
“为免这一切无人知晓,他想了个办法,故意画了一幅画,将这座小楼的位置,用巧妙的方法,进行暗示。
他认识我……齐平瞳孔一缩。
有了这份证据,才算真正结案。
对于侦探来说,任何巧合,都值得警惕。
然而,肤色偏黑,性格机警的郑云却是愣了下,反问:
“什么崔休光?”
“我想着,此等大案,若是镇抚司派人来查,破了林国忠案的齐校尉,很可能会来,恰好又听闻过您的诗才,所以大胆猜测。”
郑云点头:
郑云摇头,说道:
“我没听过这个名字,我父信中说的,不是他。”
“是谁?”齐平眸光陡然锐利。
郑云道:“都指挥使,夏侯元庆!”
齐平呼吸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