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轰动的小朝会(求订阅)
九月中旬,临近黎明,京都的空气已经有了些微的凉意。
今日,各大衙门四品以上的官员们,抵达皇宫的时间格外的早。
就连往日喜欢“踩点”的一些老油条,也提早到来。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今早会有一场好戏。
距离官船大劫案发生,已经过去半个月,而前两日都察院的事,又为此事添了一把火。
整个案子,从一起简单的劫案,一下复杂起来,而令大多数官员发笑的是,卷入事件中央的两个衙门,恰好都是“监察体系”。
镇抚司且不必说,办事不力,消极怠工,三日前给骂了个狗血淋头。
都察院的言官喷子们,更是人憎鬼厌,而眼下,一文一武,两个监察衙门都出了问题,心中痛快是一方面。
另外,如此一来,皇帝是否还会信任这两把刀?
另一名锦衣问:“他就是吴合?”
左都御史跳起来,气抖冷:
“你们,竟敢背着我犯下此等恶行!该杀!该杀!”
众人:“恩!”
两人强忍笑意,胡子不由自主翘了起来,所以说,这帮人的心剖开都是黑的。
“朕听闻,禁军冯步安苏醒,指认御史吴合勾结江湖匪徒,截杀官船,推举他为运粮官的陈万安于家中服毒死亡,可有此事?”
“啪!”大嗓门校尉突然甩了自己一耳光,旋即扭头看向李桐:
“大人,官银真的找回来了?”
后者脸色阴郁,并未掩饰疲倦与焦虑,眼珠都是血红的,似乎没怎么睡好。
大殿上。
却没有先问杜元春,而是望向左都御史:
杜元春叹了口气,将其接过,环视百官,朗声道:
“便由臣讲述吧,此案,还要从十日前说起,那天……”
“臣只是觉得,空口白牙争论这些,实在无趣。既然冯步安指认吴合沟通匪徒,那审问吴合便知真假。”
许是忐忑不安,今日杜元春与左都御史竟都是最后才姗姗来迟。
当李桐将吴合丢下,取下口球,整个金銮殿几乎成了菜市场,议论纷纷,都察院一群人更是变色。
扭头悲鸣:“陛下,此事臣等不知啊。”
……
诬陷都察院声誉!望陛下明察!”
耍什么性子?
“不是我,是齐平,他……”
刑部尚书与大理寺卿也站在里头,表情复杂。
午门广场上,清风徐来,众锦衣望着李桐随太监离去,这才重新急不可耐地将齐平围住。
第三人确认般道:“这一切,都是齐平的安排?早在十日前,就埋下的手段?”
李桐提起惊恐万状,被塞住嘴巴的御史:“好。”
皇帝懒得理他,看向李桐:
“你从何处抓他归案?又如何找到银两?速速说来。”
广场上,翘首以盼的大臣们忽然骚乱起来,齐刷刷望向南边方向。
龙椅上,皇帝身披明黄龙袍,没什么表情,威严的声音于大殿传开。
当齐平一行人跟随宦官入了宫城,抵达这座足以容纳数万人的广场时。
仿佛梦幻。
群臣哗然。
齐平无奈地清咳一声,说道:“你们想听?”
……
继而,便见一名宦官领着一队禁军走来:
“陛下宣吴合入殿。李千户,随咱家走吧。”
要说狠,还是你们言官狠。
皇帝高声道:“宣吴合入殿!”
锦衣们面面相觑,犹自难以置信。
七嘴八舌问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午门广场,东方破晓,白玉围栏与深红的宫墙构建出一幅巍峨庄重的大画。
齐平到底做了什么?
这十天,到底又发生了什么?
他们不由望向前方,齐平站在风里,朝阳将他的影子拉的老长……
话落,一名给事中跳了出来,奏道:
“陛下,冯步安证言单薄,且乃镇抚司一面之词,依臣看来,的确不足轻信。”
被折腾了三日,已然认命的吴合涕泪横流,跪在大殿上,高呼道:
是破罐子破摔了?
有人想笑,心说镇抚司的阎王竟也有如此昏头的时候,还以为朝堂是江湖?
“吴合,你可知罪!”皇帝威严开口。
“对啊,当时你说,有调查思路,但故作神秘,也不说,后来……”
若是不信了,那其余官员头顶的紧箍咒,也会大大松缓下来。
李桐:“恩。”
……
惜字如金的李桐面露难色,从怀中取出一份写好的折子:
好喷!
哗——
……
“你……”洪娇娇咬着嘴唇,终于按耐不住,要将满肚子疑问吐出,却听齐平道:
“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