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及此,典藏长老恢复平静,仿佛不认识对方,拂尘一摆,说道:
水月真人!
阿大惭愧不已。
“道门高人莫非投效了禅宗?”
当讲经结束,六祖起身,于莲台一同,化为花瓣,飞回了净觉寺深处。
“好了,不看了,忙了一上午,实在疲惫了,摆驾。”景帝伸了个懒腰,神情轻松地说。
那面孔不施粉黛,不算很美,嘴唇很薄,略显刻薄,眼眸细长,带着森寒的冷意,给人一种锋利意味。
“阿大,”景帝轻轻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语气:“伱若是再聪明些就好了。”
而后,便见手持珠串,眉毛花白的空寂上台,开始讲授禅宗教义,理论。
六祖讲经效果显著,京都民众骨子里有傲气,看不起南方诸国,连带的禅宗也缺乏敬畏,可这时候,不少人发自内心,愿意接受了。
这一刻,他仿佛想通了很多事。
然而,话音未落,却见净觉寺一方,走上了一道人影。
风韵犹存的移花宫主亦是神情微变:“若我没记错,修士里,只有当年的水月真人,叫这个名号。”
又引来一阵惊叹。
一切谜团,才串了起来……所以,水月真人早早投效了禅宗?
而景王得到了禅宗支持,这就说得通了……可,为什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
不明白为何道门高人反应这般大,有少数消息灵通的,将心中猜测说给旁人,引发议论。
二人声音不高,却都借助术法,传遍全场。
“鱼璇机……”执法长老突然想到什么,扭头望去,然后一怔。
比如妖族大比中,景王如何得知“花然”的弱点,并告知妖族,齐平百思不得其解。
登时,一张四十余岁妇人模样的面庞,显露出来。
当初夜宴,景王将很多布置揭晓,但也有部分谜团,尚未解开。
人群中,齐平在听到这个名字后,一股麻意从脊椎骨打到天灵,脑海中,有灵光划过。
皇宫。
只见他竟转身,走下了高台。
水月菩萨嘴角扬起,似笑非笑:
“请。”
长公主永宁喃喃:“水月……莫非是,道院的水月真人?!”
“水月!”
若非修行者大多低调,讲究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水月的名声,早传遍九州。
再结合梦中因果,比较自身,愈发深信不疑。
净觉寺周围,上千名僧人凛然,一时间,万人广场安静下来,人们翘首期待。
昔年西北战役,道门也有大修士出手,凡人知晓不多,但江湖门派,大都有所耳闻。
御书房门口,一身常服的景帝负手,望着净觉寺方向。
换人了?典藏长老先是一怔,旋即,心头升起不安,不知为何,他总觉得眼前之人,有种奇怪的……“熟悉感”。
朕去了,如何表态?
左右都是麻烦,不如躲开,最好让双方斗起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就如这朝堂上,只有不同的派别斗起来,这皇位才坐的安稳啊。”
头顶没有青丝,当这尼姑展露真容,对面的,素来沉稳镇定的典藏长老突然神情大变,仿佛看到了难以置信的一幕:
“你……你是……”
轰!
这一刻,相比于绝大多数,没有察觉异常的人,道门长老们,如遭雷击。
得益于几百年来,禅宗未有机会传教,很多京都百姓,对这一套说辞顿觉新鲜,再结合方才感受,一时惊疑不定。
道门的真人,为何成了尼姑?而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则是一头雾水。
“竟是这样,所以,我们方才看到的,是自己的前世?”有人恍然大悟。
而禅宗的理论,果然也还是经典的两套,即:轮回+因果
先立论人转世投胎,有轮回之说,而影响下辈子好坏的,则是此生的“因果”。
唯一怀疑的“水月”,也缺乏证据支撑,直到此刻,对方化身尼姑,出现在禅宗。
“怎么回事?”禁军保护下,安平公主皱起琼鼻,不解道:“道门怎么反应那般大。”
登时,双方还未辩论,形势便不利起来。
尼姑用嘲弄的眼神,看了他一眼,声音略带沙哑:“阿弥陀佛,贫尼水月,领教道门教义。”
……
直到佛光散去,讲经结束,他才吐了口气,说道:
“佛道之辩,恐已开始,呵,也不知此刻道门中人表情如何,不能在场一观,还真是遗憾。”
“陛下要去皇后处么?”阿大问。
景帝摇头:“去延禧宫。”
几个月了,他和胡贵妃的关系终于近了一点点,恩,虽然没法留宿,但起码可以交谈了。
他准备乘胜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