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特工大战(上)

南京,民国29年,公元1940年。

这一天,汪氏〖中〗央政府便在其时由日陆军经营的《新申报》,日海军管制的《新闻报》《申报》,林柏生掌握的《中华日报》,金雄白的《平报》,袁殊的《新〖中〗国报》,以及由李士群、胡兰成控制的《国民新闻》等七家主要报刊,头版头条地刊发了,唐生明即将投身于“南京和平〖运〗动”的重要消息:“据〖中〗央社讯:国民政府改组还都以来,草命军人之谙识体治、深明大义者,纷纷来京报到,积极参加和平〖运〗动,有如风起云涌。顷悉唐生明将军也已来京。唐将军系唐生智胞弟,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中日战事发生后,任长沙警备司令,长沙大火之后调任常桃警备司令以起于今。因鉴于无底抗战之非计,乃毅然离去,不避艰难,问关来京。

汪〖主〗席于赐见之余,至为欣慰,且深致嘉许,已决定提出〖中〗央政治会议,畀以军事委员会委员要席,俾得展其抱负云。”

汪精卫以伪中政会〖主〗席身份,“拟特任唐生明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将高参”。

唐生明这潜伏下来的关键一步棋,走得还不错。

其实在这个时期,曾经顾盼自许的汪兆铭,拜倒在〖日〗本人的战靴之下,作了一种小鸟依人的媚态。他自己也觉得面子上十分难堪。

于是,在一班谋臣的策划下,汪精卫便打出了“和平〖运〗动”与“曲线救国”的两杆破旗。

“和平〖运〗动”那玩意儿,到底该如何弄诸如唐生明这样的“战将”一时也闹不明白。所以,便由汪精卫近侍的一班摇笔杆的文人去随便糊弄。

唐生明的老本行走扛枪打仗。所以,蒋介石让唐生明把心思主要放在如何杯葛汪伪政权“曲线救国”的军事方面。

说起来汪伪政权虽然趔趄着出现了,可是,它的军事成绩却寒碜得可怜。

当时,负责汪伪政权政治军事指导工作的“梅机关”的首领是影佐祯昭。他在向〖日〗本大本营汇报汪精卫的“曲线救国”的工作目标时,曾经扳起手指,指出了两项风向观测指标。

他指出的第一个,是尽最大努力诱招重庆的军政要人使他们加入到“曲线救国”的阵营中来。这个诱招行动,雷声很大,雨点很小。虽然从重庆投奔的国民党〖中〗央委员有20人,像唐生明那样的高级将领也有许多。不过,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人,在重庆的政界都是昔日的黄huā菜了,对于蒋介石政权的政治影响甚小。

第二个便是汪精卫试图自树羽翼的建军计划。对于这一点,做为文人的汪精卫,积极性倒是很高的。只是,汪精卫热乎乎的脸蛋儿贴在了〖日〗本人的冷屁股上。〖日〗本人对于汪精卫,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日〗本人对于汪精卫的建军梦就设置了诸多羁绊。无论汪精卫是一只狂吠的走狗,或是一只兽性未驯的恶狼,〖日〗本都不想把他喂养壮大了,反过来噬咬自己一口。所以,这方面汪精卫便毫无作为。

如此,汪精卫为了向〖日〗本人证明自己的存在便只能把7G号情治单位与重庆地下潜伏组织的血腥争夺,以及随后开展的“清乡〖运〗动”夸大其词地宣传为自己主政的主要业绩。

当时76号特务组织,以及残害地方面“清乡〖运〗动”均由李士群来主持。唐生明的谍报工作便热烘烘地贴近了蛮横的李士群来开展。

其实,坐落于上海沪西极司菲尔路“76号”的汪伪特工组织,它的全称叫“〖中〗国国民党特务委员会特工总部”。“76号”在上海开展汉奸特务活动的时间很早。大约在国民党军队大溃退、南京组织了粱鸿志的“临时维新政府”时期,李士群即与〖日〗本的大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及其助手晴气庆胤建宾了有效的联系。随即,李士群即与原国民党中的cc系元老人物丁默邮,携手进行76号汉奸特工组织的重组工作。

汪伪政权成立后,土肥原特务机关在南京的活动停止,代之以影佐祯昭为首的“梅机关”。影佐祯昭复将丁默邮、李士群的特工组织推荐给汪精卫。

汪精卫搞了一辈子的政治,其实,不过是空喊了一辈子的口号。他从来就没有脚踏实地地培养起自己的武装力量。所以,起先,汪精卫的政治兴趣也不在丁、李二人身上,而是全力以赴地跟〖日〗本的内阁讨价还价。

但是,周佛海从前是cc系的十个最高干部之一,又是复兴社的七大元老之一,周佛海深知特务的使用之妙,对于丁、李二人野心勃勃的计划大感兴趣。其实,汪精卫的那个自树羽翼的建军计划,也是在周佛海的撺使之下,汪精卫方始血脉上冲地试图大干一番。

因此,后来,76号特工组织契入在汪伪政权中运转之后,周佛海便亲自兼职了特务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以示其对于丁、李特务活动的格外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