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进攻付出重大伤亡何绍周亲临前线观察,然后召集师团长们研究对策。根据进攻的情况判断,占领敌阵地毫无用处,反倒成了负担,必须攻克堡垒,全歼守敌,才能占领阵地,关键是炮兵要准确轰击堡垒,才能有效支持步兵。因此,在近处设置炮兵阵地。
七月八日,第一O三师所属第三。七团由惠通桥过江,这是因为远征军展开了对高黎贡山和松山攻击,怒江西岸局势稳定,远征军便在铁索上铺上木板,勉强可以通行。
尽管人马走在桥上晃晃荡荡,令人胆战心惊,但总比橡皮艇渡江要方便迅速得多。
是夜,第三O七团开始登山”山高路险,又逢大雨滂沱,泥泞难行,稍有不慎便人仰马翻。行军中因此摔伤、摔死者不少。由江边至腊猛街不过十余里”第三O七团却行进通宵,至拂晓才到达,其艰难可想而知。将士虽疲惫不堪,但任务紧急,不容喘息即进入攻击位置。
第七十一军军直属山炮营已到达平戛,先以炮火助战,第三O七团在炮火延伸后”即向滚龙坡发起冲锋,第一营首先占领敌前哨阵地,继续向公路两侧发展;由于受到强大火力阻击,只得就地构筑工事,相机再度进攻。
八月十一日,第一营派出一个连,分散进攻。目的在于侦察敌火力点及阵地前障碍物设置情况”以便准确攻击。次日,第一、二营向滚龙坡发动进攻。但因降大雨,山雾弥漫,进攻未能奏效,反而付出颇大伤亡。
是夜”再度派出侦察小组摸到滚龙坡后方进行侦察,得知敌掩蔽部位置及内部情况。团部根据侦察报告设置沙盘,模拟敌阵地配备,召集连、营干部,由陈一匡副团长进行讲解,将滚龙坡敌阵地划分为a、B、c、。等高地,研究制定作战方案。
各营、连长纷纷发言,几乎异口同声:“现在我们明白了新2师为什么会伤亡那么大了!”
这实际上是第八军将士通过几天的攻坚战后的共同认识。
现在在实战中碰了钉子,第八军的“嫡系”骄傲情绪受到了打击”
大家都冷静下来了,认识到鬼子的狡猾顽固”也认识到了新2师在初期进攻中付出的代价不是冤枉的,在松山攻克许多阵地,站住了脚,为后继部队打下良好基础,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如此自发的检讨性认识,有助于尔后的进攻,第八军将士都明确必须认真对待鬼子了。
七月十三日下午三时,炮兵先行轰击松山及滚龙坡B、c、0等高地。两小时内成千上万发炮弹向敌阵地倾泻,敌阵地散兵壕、交通壕均被击露,其工事亦有倒塌者,步兵在炮火掩护下逐步推进,次日凌晨,炮兵再度发威,步兵也接近敌阵地,于是炮火延伸,步兵乘机突入,第三。七团二、三营接近c、。阵地约五十公尺时,日寇才开始侧射。c阵地的下侧防御火力则向0阵地斜射,B高地火力亦向。高地侧射,于是在0阵地前形成火力交叉,使攻击部队伤亡过半,但仍坚持进攻,并与逆袭之敌厮杀。至黄昏时,日敌发动第三次逆袭,攻击部队弹药无接济,被日倭逼近,白刃战中全部壮烈牺牲。
第二四六团向大垭口一红木树一a高地进攻,陷入八字阵地,受到交叉火力阻击,毫无进属荣誉第三团主力接近敌阵地,亦受到松山西北侧及南侧高地突然出现的侧腾机枪阻击,虽然炮兵用猛烈炮火压制,但由于日寇机枪阵地隐匿在密林之中,以点射为主,很难发现所在,所以炮兵几乎是在盲目轰击,始终不能有效消灭敌火力,使进攻部队在日寇交叉火力袭击下伤亡惨重。
日寇见攻击部队势弱,便由a、B、E向。、c两高地逆袭。时值大雨浓雾,能见度极差,双方近距离恶战,阵地失而复得,双方均有较大伤亡。入夜,日寇败退,攻击部队站稳后连夜修筑工事。
七月二十四日,又降大雨,进攻困难。但日寇却利用雨天向c、
0两高地猛扑。第三。七团副团长陈伟及第一营营长刘家孱在抵抗中相继负伤。当晚,日寇又向c、0、G等高地反攻,均被有力抗击。
日寇攻击多时,最后弃下二十余具尸体退回。
二十五日拂晓,进攻部队派出一部向大垭口南端攻击前进,目的在于切断日寇公路运输线。与敌一小队遭遇,经过激战,毙敌十二名,缴获山炮一门。
此一阶段进攻,损失惨重,五个步兵营伤亡罄尽,而且阵亡多于负伤者,第三十七团几乎全部壮烈牺牲。但所得战果,却仅占领G、
c、。等高地,较有战略意义的是占领G高地后,切断了大垭口与滚龙坡之间的交通,为尔后攻击部队扩张战果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由于松山反攻战旷日持久,而且松山不克,腾、龙难攻”所以蒋介石十分不满”严令高飞督促第八军限期克服松山,“如违限不克,该军军长以下”团长以上,一律按贻误戎机论处。决不宽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