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这两人还有什么私怨不成?他从书案之上的一摞奏疏当中翻找出一份,让王德递给刘洎:“这是户部的奏折,有关于各地食盐存量的汇总。洛阳乃至于河南当地的食盐存量足够辖区内百
姓食用三个月,关中、陇右略少,但也能顶得住两月有余,只要河东盐场在两个月之内恢复生产,河南、关中、陇右便没有缺盐之虞。”
刘洎愣了一下,接过奏疏,仔细阅读。他是中书令,中书省的最高长官,宰辅之一,协助陛下处置朝政,参与重大国策之制定,负责编纂皇帝的诏令、章奏,权柄极重,但归根究底因为地位太高……
刘洎愣了一下,接过奏疏,仔细阅读。他是中书令,中书省的最高长官,宰辅之一,协助陛下处置朝政,参与重大国策之制定,负责编纂皇帝的诏令、章奏,权柄极重,但归根究底因为地位太高
,职权更多还是偏向于“务虚”,对于具体的朝廷施政并不参与。
六部才是朝廷最高的施政机构。
所以对于各地存盐多少这种细节并不知晓,现在看着奏疏上的数字,才知道各地存盐数量不少,即便河东盐场停产,也足以支撑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他自然不会放弃这样一个攻讦房俊的机会……放下奏疏,刘洎沉声道:“这份奏疏极为详尽,是臣此前杞人忧天了……不过这样一份奏疏却只能在吾等眼中见到,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公子許那可是河东盐场!陆陆续续产盐几千年,如今之规模极其庞大,盐丁、民夫、雇工加在一处多达数千人,这可都是常年在盐场劳作的熟练工人,现在集体罢工,绝对不是从别
处抽调过去同等数量的人力就行了。即便房俊还掌控着华亭镇盐场,可现在对于海盐的依赖也越来越重,贸然抽调海盐的工人填补河东盐场,也势必导致海盐产量骤减,使得江南、山东地区的
食盐供应不足,拆东墙补西墙,有何意义?
李承乾沉吟不语,或许,房俊当真急于求成、行事鲁莽了?
李孝恭不通庶务,不过却相信房俊绝非冒失之人,开口道:“越国公办事素来严谨,他既然如此做,自然有足够的理由。”刘洎沉声道:“若是放在别的事务上,我也与郡王一样的意见,但食盐关乎民生,兹事体大,一旦出现疏漏将会造成不可预知之严重后果……郡王乃是宗室柱
石,应当知道我所言非虚。”
李孝恭只能闭嘴。
宗室之内如今闹腾得不像样子,暗流汹涌波诡云翳,他岂能不知?
那些人没事还要找出一些事情来闹一闹,若是有事送到他们面前,岂能放过?
宗室无小事,一旦闹起来,想要收场也就不容易了。
甚至极有可能引发一场翻天覆地的变故……刘洎谏言道:“陛下既然委派越国公整顿盐务,自然应该给予信任,但毕竟兹事体大、后果严重,不能放任不管,可以诏书行文送往河东,责令其两月之内完
成整顿、恢复生产。若能完成,自是大功一件,予以嘉奖,若不能完成乃至于造成恶劣后果,则必须追究其责任。”许敬宗马上反驳:“国家大事,岂能这般逼勒严苛?若是这般,
公子許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
:,
:,
:,
:,
:,
希望你也喜欢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