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这名使者神色变幻了下,低声道:

“这……大人自行去看吧。”

赵都安走入后衙时,远远地就闻到了浓重的中药味,隔壁的伙房内,有白役熬煮好了汤药,正端出来。

“赵大人……”

“嘘,我来吧。”赵都安做出噤声的手势,亲自端着托盘,推门进了卧房。

吱呀门开。

卧房内,空气中飘着一股怪味,门窗紧闭着,室内无比安静,床榻上一个老人正闭目躺着。

孙莲英睁开眼睛,看到是他,微微吃惊,虚弱地挤出笑容:

“什么风……咳咳,把你这大忙人吹来了。”

赵都安一惊,将汤药放下,几步走到塌前:“司监大人……”

数月不见,孙莲英仿佛衰老了十岁!

他原本只是微白的鬓角,已经全白,而尚且硬朗的身体,也一下子消瘦了许多!

脸颊上的肉都干瘪了不少,面色也没有红润,只有病入膏肓的衰败!

“怎么病重成这般?不是说只是风寒吗?”

赵都安攥住老宦官的手,以神识感应,只觉老人气血衰败,体虚至极,可惜他不是医官,也看不大懂。

孙莲英笑了笑,用力一点点试图坐起来,赵都安忙搀扶,给他后面垫了个枕头。

“年纪大了,岂不闻兵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老司监眼神温和地道。

赵都安皱眉道:“太医怎么说?陛下知道吗?”

孙莲英微笑道:

“太医一直在守着,宫里各类珍贵的药材也没少用,连天师府的神官都请来过,都很尽心,只是要静养。

至于陛下,我一直压着底下人,不让他们去说,你也莫要与陛下说,如今国事繁忙,莫要让陛下为咱家这点小病分神……”

赵都安沉默。

是了,这段时日,女帝一直跟他在滨海,只偶尔用傀儡露面。

琐事太多,忙碌起来的所有人,都快遗忘了告病休养的老宦官。

这时候,他也才想起,老官宦的身体早有征兆了,当初洛山封禅后,孙莲英千辛万苦,从南边逃回京城后,就染过病。

如此年纪,千里奔逃,日夜兼程的折腾,没累垮已经是底子厚实。

可凡人终归不比修士,年岁大后,虚不受补,无论是珍贵药材,还是术法疗愈,都只会透支本就虚弱的体魄。

“听说,你与陛下斩了靖王?”孙莲英见他走神,主动问道。

赵都安惊讶:“您都知道了?”

“呵呵,”孙莲英虚弱地笑道:

“这里可是白马监,别看咱家卧床不起,但京里风吹草动,咳咳……底下的人,都汇报的及时。”

顿了顿,他笑着道:

“好啊,做的好啊,真好,咱家原想着,你立下的那军令状……太难……不想,还是低估了你……靖王死了,八王之乱……也就快结束了……陛下也能喘一口气……天下也太平了……”

老官宦赞许着,絮叨着。

赵都安安静听着,没有告诉他獠人族可能出兵,以及玄印密谋的大事。

眼见他说话多了,又咳嗽起来,赵都安忙止住他,端起汤药,亲自喂给老官宦喝。

等一碗药喝光了,孙莲英摆摆手,笑道:

“去忙吧,你身上定然一揽子事,莫要在我这无用之躯旁聒噪,扰我睡眠。”

赵都安起身,认真道:

“我这段日子会在京中,会时常来看您。”

孙莲英摆手道:

“去忙吧,莫要老往我这跑,浪费这大好春光。”

赵都安挤出笑容:“等你好了,咱们再喝酒吃肉。”

孙莲英咂咂嘴,有些向往地说:

“喝了几个月汤药,真馋酒了,那下次带一坛桂酒来,要宫里的,不要外头酒铺的。”

“好。”赵都安一口应下,告辞离开。

走出房间时,扭头回望后衙里那棵树抽出的碧翠新芽,心中沉甸甸的。

……

女帝要御驾亲征了!

就在靖王被斩杀的消息刚扩散开后没几日,新的消息爆炸般扩散开。

对此,无论朝臣还是民间,都是一派积极看法。

都认为,女帝挟平定八王之乱之威,御驾亲征,乃是极大壮军心士气的好事。

因此,这件事很快被推行了下去。

转眼,到了御驾亲征的日子。

清晨。

西城门。

百官群臣,无数百姓列阵恭送,城头上,赵都安亲自擂鼓,送别带着一队宫廷亲军西征的女子帝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