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和合汉戎,朕躬是唯

只是…非要是羌氐之女吗?

陛下难道是有什么特殊爱好?

近日风闻,归义侯杨条之女确实到长安附近观礼。

至于为何他们能风闻?

盖因归义侯之女自安定策马而来,且传闻其身形之伟岸犹胜其父!

董侍中看向丞相,见丞相不语,思虑片刻后复又再谏:

“可是陛下……

“羌氐终究非我族类,若天子聘羌氐之女,则羌氐成汉之岳丈,此举实僭越宗法,诚非礼也!”

郭攸之、杨仪、陈震等人闻言尽皆颔首。

是啊,夷夏非但有别,华夏更是从来高诸夷一等!

大汉天子代表的是华夏,而羌氐终究是夷狄之属,华夏怎能让夷狄成为自己之“岳父”?

这不乱套了嘛!

刘禅径直摇头:

“朕与归义侯曾指渭水为誓,定要汉羌之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此誓绝非虚言。

“而如何才能践成此誓?

“朕以为,唯有血脉相融,文俗相化而已。

“而且…董侍中,诸卿,朕之聘羌氐女,非唯光复汉室必要之牺牲。

“更冀光复之后,继孝武皇帝开地千里,遁逃匈奴之伟业,使大汉德被四夷,总御六合,俾昭昭大汉,威震八荒。”

至此,包括丞相在内,一众大臣俱说不出话来了。

郭攸之、陈震二人也互相交换眼神,双双会意。

虽然打了胜仗,虽然还于旧都,但天子似乎还是那个天子。

只是想纳妃的理由,却是比还于旧都以前高级了许多。

董允最终看向丞相。

丞相也终于颔首:

“陛下此意甚笃,臣以为可也。

“若能籍此得归义侯安定精骑数千为大汉之用,遵大汉军令法度,三五年间,必能练出一支比伪魏虎豹骑更加精锐的精骑。”

刘禅闻言,心里轻轻一叹,果然如自己所想的那般,最终还得是自己的相父站出来,支持自己这种“违背祖宗的决定”。

由此观之,在大汉绝大多数人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时候,丞相仍然保持着绝对的清醒,意识到大汉仍然弱小,魏国仍然势大。

以小国敌大国,本来就一步都不敢走错。

丞相素来是实用主义,为了光复大汉,但凡符合伦理道德、国家大义之举,便无所不可,无所不用。

否则也不会南征后不顾众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反对,接纳南蛮入朝为官,也不会北伐前主动联合鲜卑、羌氐一起对曹魏发动攻势。

南蛮且不去说,若没有近月才归附大汉的外胡助力,大汉此次能否一举克复关中,还于旧都,实在是未可知之事。

毕竟没有外胡数千轻骑,粮道根本不可能从安定出长安,丞相也就不可能出司马懿之意料,一路跨长安越灞水直抵新丰,而司马懿竟还远在长安背后。

至于聘胡女乱祖宗之法、儒家之礼什么的……难道还能比承认孙权称帝,二帝并立还要不堪忍受?

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光复大汉、驱诛曹贼,至于其他什么胡汉矛盾、派系之争都是次要矛盾。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丞相显然看得很清楚,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是斗争永远不变的真理。

为了这天下…朕就牺牲一下吧。

郭攸之忽然问:“陛下,南中诸蛮归化已有数载,此番亦为大汉北伐出力颇多,陛下既聘归义侯女,那么南中诸蛮该如何是好?”

刘禅认真思索:“朕既欲使大汉德被四夷,威震八荒,若南中亦有好女,聘之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