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太庙的基石之上,草草地搭建了三间殿屋,重新立起了列祖列宗的神位,然后,宰杀牛羊,举行了最为隆重的祭祀大典。
是夜,星月交辉。
孙坚,独自一人,按着剑,坐在帅帐之外的台阶上,仰望着天穹。
他看着看着,白天所见的,那一幕幕凄惨的画面,又再次,浮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他想起了先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想起了大将军叶天,对自己的信任与托付。
他,终究是,来晚了一步。
这位在战场之上,流血不流泪的江东猛虎,此刻,竟是再也忍不住,眼眶一红,两行英雄泪,潸然滑落。
“帝星不明,贼臣乱国,致使,万民涂炭,京城一空!”
“我孙文台,有负先帝,有负大将军,厚望啊!”
夜,深沉如墨。
洛阳城的废墟之上,只有那尚未完全熄灭的余烬,在晚风中闪烁着点点猩红,如同这座伟大都城,在流淌着最后不甘的血泪。
孙坚,就这么静静地坐在帅帐之外,按着剑,仰望着那片被浓烟遮蔽了些许的星空。他看到,那颗代表着帝王之尊的紫微星,光芒黯淡,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尘埃。
他想起了白天,在那座修罗鬼蜮之中,所见到的一幕幕惨状;想起了那些倒毙于街头巷尾,早已不成人形的无辜百姓;想起了那被焚毁的宗庙,被掘开的皇陵,
一股深深的无力感与自责,涌上了他的心头。
“先帝啊,大将军啊,” 他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苦涩,“文台,有负厚望!竟是让董贼,将我大汉神都,糟蹋至此!
我何颜,再面对天下苍生啊!”
这位在战场之上,杀敌无数,从不知畏惧为何物的江东猛虎,此刻,心中,却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他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痛苦,更为自己辜负了镇国大将军叶天的信任,而感到深深的羞愧。
就在他沉浸在这份悲伤之中,久久无法入眠之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夜的宁静。
一名亲兵,脸上带着极度的惊慌之色,匆匆忙忙地跑到了他的面前。
孙坚眉头一皱,沉声问道:“何事如此惊慌?莫非,是董卓的追兵杀来了?”
“不,不是!” 那名亲兵喘着粗气,用一种带着颤音的声音说道,“将军!是,是我们在打扫宫殿之时,发现了,不祥之兆!”
大汉之人,素来敬畏鬼神,迷信谶纬。听到“不祥之兆”这四个字,孙坚的心,也不由得为之一紧。
“不祥之兆?究竟是何物?”
那亲兵咽了口唾沫,惊恐地说道:“我,我们在打扫北宫,靠近太后寝宫的一口枯井附近时,发现,发现那井口之内,竟是有五彩神光,冲天而起!久久,久久不散!”
“什么?!” 孙坚闻言,心中也是大为惊奇,“竟有此等异事?速速带我前去查看!”
“是!将军!”
很快,在那名亲兵的带领下,孙坚便来到了那口传说中散发着神光的枯井旁边。果然,正如那亲兵所言,只见那漆黑的井口之内,正有一股氤氲的、五彩斑斓的光芒,在缓缓地流转、升腾,将周围的断壁残垣,都映照得如梦似幻,神秘异常!
孙坚当即下令,命军士点起火把,下井去一探究竟。
片刻之后,几名士兵,合力从井中,打捞上来了一具,尸体。
那是一具身着宫装的老妇人的尸体。诡异的是,这具尸体,虽然不知在井中浸泡了多久,却丝毫没有腐烂的迹象,栩栩如生。她的手上,还如同鹰爪一般,死死地抓着一个精致的锦囊,任凭众人如何用力,都无法掰开。
最终,还是孙坚亲自上前,用上了几分力气,才将那早已僵硬的手指,一根根地掰开,取下了那个锦囊。
打开锦囊,里面,是一个用朱红漆料制成的小匣子,匣子之上,还用一把精致的金锁,牢牢地锁着。
孙坚取过古锭刀,小心翼翼地撬开了金锁。就在匣子被打开一条缝隙的瞬间,一股比井中更加璀璨夺目的五彩神光,猛然从匣中猛然射而出,甚至将周围所有人的脸,都映照成了一片五彩色!
孙坚只看了一眼匣中的东西,便心神剧震!他猛地合上匣子,对着周围的士兵,厉声喝道:“今日之事,任何人,不得向外透露半个字!违令者,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