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对吧!
“他真是去拼命了,还把命给留住了。”张骥感叹道,“这下子,宋氏要富贵了。”
“那宋时安回来,岂不是一跃成大官了?”淳厚问。
“如果没有什么别的岔子,走进朝堂是肯定的。不过,没有那么快的升。按理来说,应该是先拔高他的家族。”张骥说。
“这京都崔氏,槐郡宋氏,都是大家,还要怎么拔?”淳厚道,“难不成,要封侯?”
但这件事情,太困难了。
大虞最尊贵的,就是世袭侯爵,和世袭国公。
开国勋贵,是两国公,七县侯。
世代传承。
其中荀侯,淮侯,梁中侯,都是县侯。
荀县,淮县,梁中县。
宋时安说的‘万户侯’,就是这些县侯。
这些勋贵可以择家中一位子嗣,送进军队,在立了某些军功后,朝廷会封乡侯过渡,等到勋贵死后,再顺势继承县侯,就是赵湘和冉进这种。
除了他们以外,就只剩下一个世袭侯爵,秭归(县)侯孙司徒了。
但孙氏自认为功劳对标离国公和章平国公,因此一直以位列县侯为耻。
至于其他人,立了重大功勋上限就是伯爵,死后再追谥一个不能世袭的乡侯,配享太庙,便是人臣顶峰。
很少,有那种活着的侯爵。
比如当朝,就没有一个非勋贵,非司徒以外的活着侯爵。
没办法,蛋糕分完了。
倘若宋靖能够活着封侯……
想到这里,淳厚傻眼了:“这,不就是新勋贵吗?”
………
“怎么能够让他活着回来呢,怎么就让他,活着回来了呢!”
少府左丞府邸,一众文官,都为朔风的大胜而焦头烂额。
其中还掺和了一个从二品的武将陈可夫。
因为世家势力的过于膨胀,勋贵又代代相传,还要考虑到宗室的蛋糕,大虞的官职系统里,品级都是浮高的。
大将军,骠骑将军,司徒,司空,太傅(空缺)是超品,但三公属于是虚职。
刺史,九卿,都督,都是实权正一品。
除此之外,还有很大一批虚职九卿的左右丞,都是看着品级高,权力小。
对比之下,从二品的武将陈可夫,是真的相当有实力了。
不过他先前示好勋贵,主动送礼巴结时,被赵湘侮辱是乡野匹夫,岂能登我府大堂,自此结了仇,就一直跟文官们混在一起了。
先前在朝堂上的时候,他就狠狠的顺势踩过赵湘。
而后来孙司徒等文官打压宋时安,他也跟着掺和,唯马首是瞻,甚至还在宋时安把宗贼肃清,全部劳力都拉进朔风城,似乎有了一些胜势后,上了一表非常狠的奏疏——把宋时安换了。
属于是出头的椽子。
现在,他就很慌。
很怕被清算。
“他这小子,可是写出了《屯田策》的,连他老子的反都要造。等他回来,还得了?”想到这里,有人便感觉到绝望,“小孩子乱来,哪怕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但最开头的那几波杀势,很重的。”
这些老狐狸都是从年轻的时候过来的,一个道理可以说是共识了——小孩子,杀心最重。
“但弹劾他的是百官,难道他要把百官挨着杀吗?”有人相当不服的说道,“这不是一统盛世,北边还有姬渊。南越和北燕,也很棘手。真的就不顾国本动摇,随意杀害忠良吗?”
“而且,我们还有孙司徒。”一人说了这句后,又小声补充一句,“晋王,也是仁义之王。”
“陈将军。”这时,一人对陈可夫说道,“军队里,也不需要这种为了自己的富贵,随意搭上别人性命的疯子吧?”
众人,纷纷看向了他。
陈可夫皱了皱眉头,有些纠结了。
他先前也跟着骂了宋时安,而且还以武将的名义,上了那一封奏疏。
要是真有报复,他有可能被盯上啊。
“勋贵都打了败仗,他赢了,勋贵能服吗?他要屯田造我们世家的反,我们世家能服吗?”一人起身,走到坐着的陈可夫面前,把手搭在他的手背上,压低声音道,“将军,我们的背后,全是人呐。”
“可他现在打了胜仗,不一样啊。”
陈可夫依旧挣扎。
“那我有一个妙计。”
文官点子王,相当有城府的建议道:“我们从来没有弹劾过六殿下,那这次胜仗,把功劳都说成是六殿下的,也不影响我们骂宋时安。想必,陛下也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