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宋时安要官

“下官,参见于大人,公公。”

宋时安进来便行一礼。

“为何不着官服来?”于修问道。

“回大人,下官先前被贬黜为正九品,而家中的官服乃正七品。根据《大虞律》,官员不得身着与自己品级不符合的官袍。”宋时安道。

“《大虞律》确实是有这一条。”于修点头,接着介绍道,“平北伯,今日面述,欧阳大人卧病在家,仆射大人要避嫌。我的品级,单独对你面述不符合规矩,所以宫中的廉公公,亲自督见。”

“参见廉公公。”宋时安再行一礼。

廉公公起身,对着他微笑回礼:“小伯爷多礼了。”

品级是品级,爵位是爵位,这个不能乱套。

在官场中,于修是他的长官。

可身份上,宋时安又是贵族,两者存在差别。

当然,爵位这事也就是提一嘴,迭个甲,过了之后就回归正事了。

“宋时安,单独对你面述,除了是因为避仆射大人的嫌外,还有一些别的原因。”于修道。

在很早之前,恩师就跟他说过,宋时安此人可以私下接触。

于修也准备把这当了事办,但鬼知道这家伙直接就跑到北凉去了,从北凉回来后,又擅自去坐牢,导致压根就没有接触的机会。

这扯不扯?

“请于大人指教。”宋时安道。

而于修,刚才已经接受过了皇帝的指令,便相当直接的开口道:“有些事情,不可公开说,但也得明说。之前你的《屯田策》作为策论第一,当然是你的本事,但也是因为陛下看中了这个论点。在去年,夏醇将军就受到皇命,去宜州屯田,借助现有的流民,解决了十几万人的生存。今年开春,虽然还未耕种,但朔风已经送去了粮草,器械,军队,还有迁过去十几万、接近二十万的百姓,也是要做屯田打算。”

他说完后,一旁的公公补充道:“小宋大人今日可以要求,任何官职。并且谈谈,如何施行屯田,又在何时开始。”

“嗯,这是陛下所应允的。”于修对宋时安强调道,“只要是正五品的官职。”

宋时安猜也知道,只能从正五品开干。

不过廉公公又忽然道:“于大人,我能再说一句吗?”

“公公请。”于修连忙尊敬道。

“虽然是正五品,但只是暂时的。”廉公公说,“在年底的时候,可以按规矩升到正四品。”

大虞的正四品,就是一个坎儿。

是真正有实权的临界点。

中郎将,都尉,迈入‘准将’这一级别,都是正四品。

文官中九卿的大秘,也都是正四品。

品级不是做样子,是真的很重要,不然指挥和调度就会乱套。

“下官,知晓。”

宋时安表现的还是很平静。

“那你倾向于做怎样的官?”于修问。

“大人,公公,官职可否放在后面,下官先说对于屯田的见解。”宋时安道。

“当然可以。”于修点首,态度谦和。

“宜州的屯田,是最容易实施的屯田,基本上已经稳固,朝廷应当也已经不必再行赈济和输粮?”宋时安问。

粮食赋税归司农管,但于修这边也有资料。看过案卷后,他说道:“已然自给自足。”

“那今年支援了南朔郡的话,应当再无余力,开辟新的良田了。”宋时安说。

“嗯对。”于修回答道。

这不是什么秘密。

大虞人口记录下来的,不算隐户,也就一千七八百万左右。

要迁二十万人去屯田,还要给这二十万提供粮食,基本上就已经是耗尽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