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救红颜景耀惩恶 为兄弟五雄戮贼

有诗赞景耀曰:

龙腾虎跃惊天地,凤舞九天震乾坤。

双刀在手敌胆怯,英气勃发傲苍穹。

纵横江湖任驰骋,快意恩仇显豪情。

侠骨柔肠心向善,威名远扬传千古。

又有小诗赞曰:

邓家豪杰子,景耀排前列。

徐州勇士冠,双刀风采烈。

武艺高天下,威名播四方。

骄子之名盛,乡民共歌谣。

云策随之又介绍道:“而紧跟景耀兄弟的女子,姓张唤作若暄,乃是景耀兄弟的妻室,亦是徐州张家村人氏,其父贩卖草鞋为生,若暄贤妹平日里贤惠善美,经常扶助乡邻,深受同村人喜爱与赞誉,景耀兄弟恐她在外遇到歹人,便平日里闲瑕时,传授她一身剑法,村里人皆知若暄贤妹生得貌美如花,楚楚动人,村中众人皆知晓她的美丽容貌,所以人皆唤她为病昭君。”

有诗赞若暄曰:

面如杏花齿唇红,宛若天仙临世间。

娇容胜雪映朝霞,温婉娴淑气质佳。

剑舞风姿惊四座,病姿犹似落仙葩。

娇容映日似春花,玉貌临风赛月华。

浅笑嫣然倾国城,回眸一顾众生嗟。

又有小诗赞曰:

张氏贤慧女,若暄剑下寒。

景耀良缘结,病昭君之美。

佩剑腰中系,剑舞映霞光。

风韵倾城显,娇容如芙蓉。

云策便又殷浩介绍道:“而这四位英雄,皆是倒天柱、扑金山的好汉,这个满脸虬须的好汉,姓丘双名星晞,表字子虎,祖贯冀州人氏,而星晞自幼父母双亡,又好喜读兵书,后又年少时不小心失足落水,梦见杨老业公言他命不该绝,便在梦中传授其杨家枪法,托梦昏醒之后,自家已到岸上,又见岸上矗立一条芦溪长枪,回想起梦中情景,顺手舞了起来,后在家乡打抱不平,三拳打死乡镇恶霸,于是便连夜逃亡徐州芒砀山落草,人皆唤其为赛杨郎、钢(通刚)霸王。”

有诗赞星晞曰:

一声怒吼震万敌,力拔山兮气盖世。

善使枪棒功夫高,年幼落水得宝枪。

芦溪长枪扫万敌,好打醉拳霸江湖。

有勇有谋智双全,冀州人氏丘星晞。

又有小诗赞曰:

丘氏青年杰,星晞英气烈。

杨家枪术传,梦中得奇缘。

钢霸王威名,恶霸惧丧胆。

星晞武艺强,江湖任遨游。

殷浩不由听罢,不禁对丘星晞感叹,拱手道:“原来是丘壮士,殷某失敬失敬,丘壮士武艺高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丘星晞还礼道:“殷兄客气了,俺丘星晞不过是个粗人,俺能与上山梁山入伙,实乃生平幸事。”

云策又道:“再说这位好汉,姓裴双名智俊,表字显达,乃是徐州人氏,与景耀贤弟乃是同乡,其父曾是军中猛将,后战死沙场,其母半年后亦病逝,留下智俊孤身一人。他自幼臂力过人,有一年庙会,他曾双臂举起庙前石狮,绕场一圈,又轻轻放回原处,面不改色。其善使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舞动起来虎虎生风,锤法甚是精妙,刚柔并济,往往能够以柔克刚,让对手防不胜防。正因如此,乡村之人皆称赞其宛如那神话传说中的哪吒三太子、隋唐时期的猛将裴元庆转世临凡一般,故而人称他为巧哪吒。”

有诗赞智俊道:

气宇轩昂威武壮,犹如当年裴元庆。

腰间花锤随风舞,墨云狮子行万里。

英勇无畏震敌胆,乱世之中展雄风。

兖州奋战烈虎痴,八锤次首裴智俊。

又有小诗赞曰:

裴门虎将子,智俊气势煌。

石狮举空中,力大惊人肠。

巧哪吒化身,梅花锤闪光。

智俊英名振,威震八方扬。

云策缓声道:“剩下两名英雄好汉,其中一人姓穆,双名霆琛,表字震古,祖籍沧州人氏,祖上世代为官,原是沧州兵马都监,亦善使一对虎头神挝,力大无穷,有万夫不当之勇。后来看破官场,辞官投奔好友丘星晞,人皆称他为强存孝。”

有句诗赞霆琛曰:

沧州英杰出将门,霆琛威名震古今。

禹王神挝舞天地,万夫难敌力千钧。

官场污浊心已寒,弃官从友志高远。

强存孝义薄云天,世间豪杰共仰瞻。

又有小诗赞曰:

穆家豪侠士,霆琛战功彰。

沧州英名扬,强存孝名堂。

辞官寻知己,丘星晞旁旁。

雷霆万钧力,义气填胸膛。

殷浩不禁赞叹道:“穆壮士这般英雄,真是世间少有,能弃官从义,更显其英雄本色。”穆霆琛抱拳道:“殷兄过誉了,我穆某不过是一介武夫,看不得官场那些龌龊事,故而随景耀兄弟前来投奔梁山。”

云策又道:“最后一人姓姜,名作欢宸,祖贯两淮人氏,早年乃贩卖马匹出身,后不想贩卖马匹路上,与丘星晞、穆霆琛两位兄弟大战一场,正所谓:“不打不相识”,便当即一块落草芒砀山,而其善使一柄八卦宣花斧,斧法绝佳,十八般武艺皆精通,人皆称他为强咬金。”

有八句诗赞曰:

姜家儿郎胆气豪,宣花巨斧震云霄。

芒砀山上威名显,四海皆知强咬金。

斧劈华山惊天地,勇冠三军敌难逃。

贩马途中逢义士,结拜金兰义气高。

武艺精通多变化,身如猛虎下山腰。

纵横江湖无敌手,英雄美名万古飘。

欢宸一怒山河动,斧影重重日月摇。

仗义疏财行天下,千秋传颂侠骨骄。

又有小诗赞曰:

姜氏英豪子,欢宸意气扬。

马蹄踏万里,强咬金名旺。

丘穆结交深,江湖共翱翔。

欢宸武功精,十八武艺强。

殷浩便请众人落座,喽啰奉上香茶。云策问道:“贤弟一向在徐州务农为业,怎生想起投奔梁山?”景耀闻言长叹一声,抱拳道:“哥哥容禀,此事说来话长。”当下便将茶盏放下。

且说云策离走之后,那邓景耀与同村发小张若暄两情相悦。两家父母见他们年貌相当,便依着媒妁之言,择了吉日良辰,结为秦晋之好。自打成亲后,景耀每日上山打猎,若暄在家操持家务,时常帮衬邻里浆洗衣衫、劈柴挑水,赚些银钱贴补家用。夫妻二人你敬我爱,小日子倒也过得红火。

原来这徐州地界有个为富不仁的财主,姓刘名琅,表字子瑜。祖上原是私盐贩子出身,到他这辈已积下泼天富贵。家中良田千顷,金银满库,端的是一方豪强。这刘琅生得獐头鼠目,心肠却比蛇蝎还毒三分。平日里欺男霸女,强占民田,无恶不作。偏生他有个堂兄在东京城里做殿前司指挥使,仗着这般权势,在徐州地界横行霸道。官府上下都收了他的贿赂,任他鱼肉乡里。百姓们敢怒不敢言,背地里都唤他作“小高俅”。

这刘琅膝下有个独子,名唤刘芒,生得一副油头粉面,却是个酒色之徒。平日里最喜三件事:一是赌坊里掷骰子,二是青楼中买笑,三是强占良家妇女。仗着他老子的权势,在乡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人送绰号“花花太岁”。刘芒早就觊觎张若暄的美色,每每见她溪边浣纱,便躲在柳荫下偷看,馋得直流口水。只是忌惮邓景耀武艺高强,又是个烈性汉子,这才不敢轻易下手。但他暗中已派人盯梢多时,只等景耀离家,便要行那禽兽之事。

且说那一日,天方才朦胧亮,邓景耀忽接急报,说八十里外姑母病重,需即刻前往探望。景耀虽心中挂念家中,却不得不星夜启程。临行前再三嘱咐浑家道:“这几日紧闭门户,若有人来,只推说我不在家。”谁料景耀前脚刚走,后脚便有那刘芒安插在村中的眼线飞报此事。那厮正在赌坊吃酒,闻讯大喜,将酒盏往地上一摔,狞笑道:“天助我也!此番定要那美人儿从了我!”当即点齐十来个帮闲,各执棍棒,趁着月色向邓家村扑去。

当下那刘芒领着百十个如狼似虎的家丁,各执刀枪棍棒,气势汹汹直扑邓家。可怜那张若暄正在溪边浣衣,忽听得身后喊声大作,回头一看,只见黑压压一片人马已到跟前。

若暄虽跟景耀学过些拳脚,终究双拳难敌四手。那刘芒骑在马上,狞笑道:“小娘子莫要挣扎,乖乖从了少爷,保管你吃香喝辣!”说罢一挥手,众家丁一拥而上。若暄奋力抵抗,打翻三五个泼皮,终究力竭被擒。那帮恶奴取出绳索,将她五花大绑,嘴里塞了麻核,扛起来就往刘家庄飞奔而去。景耀父母听得院外喧哗,跌跌撞撞赶将出来。见儿媳被绑,二老肝胆俱裂。那邓老爹抄起门闩就要拼命,邓母哭喊着扑上前去拉扯。

刘芒在马上看得真切,喝道:“老不死的找死!”众恶奴得令,如狼似虎般围住二老。可怜白发苍苍的老人,被拳脚相加,只有进的气,没有出的气。打得口吐鲜血。邓母先倒地不起,邓安犹自抱住一个恶奴的腿不放,被那厮抡起哨棒,照头便是一记,登时脑浆迸裂。

刘芒勒马冷笑道:“老杀才!叫汝儿子与本少爷抢人,也敢与我作对?这便是报应!”说罢唾了一口,扬鞭喝道:“走!”众恶奴抬着若暄,呼啸而去,只留下院中两具尸首,血染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