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六回 东水寨子渊斗龙 梁山泊仁平救虎

《浣溪沙》

小阁重帘燕子飞,绿阴如幕掩斜晖。茶烟轻飏落花时。

春色三分愁里过,人生几度醉中归。晚风无力卷罗衣。

诗曰:

岸柳垂孤月,渔灯照客眠。

潮平舟自远,露冷夜如年。

故国千峰外,归心一雁边。

风尘犹逆旅,不敢问啼鹃。

上回说到,韩孝义二打梁山,本欲效仿当年呼延灼之策,布下连环火炮,欲破水寨天险。不料天不遂人愿,孟钰涵、高嘉康二将竟遭生擒,孝义捶胸顿足,正自懊恼间,忽见营外旌旗蔽日,原来孝义结义兄长张奕煦,不顾凶险,亲率精兵前来助阵。

且说孝义见张奕煦引兵来救,心中略宽,叉手道:“哥哥不避刀斧,星夜来援,小弟感恩非浅!”张奕煦连忙扶起道:“贤弟说哪里话?俺们既结义为兄弟,自当同生共死!”正说间,忽见探马飞报:“启禀教头,闻凯将军押运粮草途中,栈道被强人放火烧断,大队车仗不能前进,只得改走山僻小路,只怕要三五日方能到得!”孝义听罢,紧皱双眉,跌足叹道:“军中粮草将尽,若再迟延,只怕军心要乱。”张奕煦略一踌躇,拍案道:“贤弟休慌!俺军中尚存些粮米,可分一半与你,权救眼下之急!”便唤亲随火速去办。孝义感激涕零,拱手道:“哥哥雪里送炭,此恩小弟刻骨难忘,待剿灭贼寇后,必当重重相谢!”当夜两寨并作一处,三军饱餐,士气复振。

且说韩孝义得了张奕煦分拨的粮草,三军将士饱食战饭,士气复振。当夜,孝义便与张奕煦、何宇佟二将聚于中军帐内,共议破敌之策。帐内烛火摇曳,张奕煦沉吟片刻,抚须道:“贤弟,梁山泊水势浩荡,强攻难破。愚兄思得一计,或可一试。”孝义忙问:“兄长有何妙策?”张奕煦道:“何不效仿古人‘水攻步防’之法?”(此计为小可杜撰,不必在意)

韩孝义、何宇佟二人听罢,面面相觑,不解其意,张奕煦呵呵笑道:“二位贤弟有所不知,这水攻之计,须得遣一员善水战的统制,直捣梁山水寨。至于步防,却有两路安排:一路遣一二员大将坐镇中军大帐;另一路再差两员虎将,径到贼人前关叫骂搦战,引那些草寇出来,活捉了来,如此与中军大帐形成犄角之势。待水寨一破,步军便可长驱直入,直取三关,管教那梁山草寇不攻自破!”

孝义听罢,拍掌叫道:“妙计!妙计!”宇佟却皱眉道:“小弟在朝为官时,曾见枢密院密报,说那岳州水军都指挥使袁舒昊,前番随鲁增征讨梁山,连他那两个兄弟,都下落不明……”不待宇佟说完,张奕煦大笑道:“宇佟贤弟多虑了!俺有个水军兄弟,早想报效朝廷。待俺修书一封,请他前来助战。”看官,你道此人是谁?且听我慢慢道来。

原来此人姓李,双名明睿,表字子渊,祖贯江宁府人氏,生得面如冠玉,目若朗星,自幼在扬子江边长大,练就一身好水性,这李明睿现做着江宁府水军都统制,使得一对瓦面银装锏,重三十六斤,舞动时寒光闪闪,水泼不进。更兼他为人仗义,专好打抱不平,镇守江宁水防多年,剿灭水寇无数,保得一方平安。因此江湖上都唤他做“翻水鲨”。

有八句诗赞明睿曰:

碧波深处藏龙蛇,海浪翻滚现真形。

侠骨柔肠担道义,翻水鲨名震八荒。

蛟龙腾跃惊鱼虾,独步江湖显神通。

海底宫殿任遨游,水军明睿排之首。

又有小诗赞曰:

碧波隐龙蛇,明睿显峥嵘。

侠骨溢柔情,道义扛肩横。

蛟跃水面起,江湖显神通。

水底宫阙游,明睿冠众雄。

且说张奕煦修书已毕,差个心腹小校,星夜兼程投江宁府去。那信使在路上行了四五日,这一日早到得江宁,径投李明睿府上来。只见那李明睿正在后园逗弄三岁女婴玩耍,小女儿咯咯笑着,拽着父亲衣襟要抱。忽听门上来报有信使到,明睿忙整衣出迎。信使唱个大喏,将书信双手奉上。明睿拆开细看,不由拍案道:“正合吾意!”当下唤心腹去请副统制李禹。这李禹乃是明睿表弟,生得虎背熊腰,使一条混铁枪,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多时,李禹匆匆赶到,明睿将书信与他看了。李禹朗声道:“哥哥既要为国效力,小弟岂敢落后?”临行时,小女儿扯着明睿战袍哭闹,夫人柳氏含泪道:“官人此去……”话未说完,明睿大笑道:“大丈夫建功立业,正在此时!夫人好生照看孩儿,待俺砍了梁山贼寇的首级回来,与孩儿耍子!”

次日五更,但见江雾锁寒波,旌旗卷朔风。战船排雁阵,刀戟耀霜锋。三千虎贲齐声吼,誓破梁山报圣明。这支水军离了江宁府,浩浩荡荡,直望韩孝义大寨杀奔而来。正是:猛虎出山风云变,蛟龙入海浪涛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