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三回 耿灵武巧法斗慧明 花二娘破阵捉都监

话说这东南生门守将,乃是澹应铉、倪宇燃二员猛将。单表这澹应铉,籍贯卫州人氏,生得七尺长短身材,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使一杆六十斤镔铁点钢枪,有万夫不当之勇。此人年少时便有一桩奇事:那卫州城外岗子上出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伤人无数。澹应铉闻知,独自提了哨棒上岗寻虎。不想那日多饮了几杯,踉踉跄跄行至岗上,正遇那大虫扑来,澹应铉借着酒兴,一个鹞子翻身竟骑上虎背。那大虫咆哮跳跃,他却如粘在虎背上一般。不消两个时辰,三拳两脚,竟将这只猛虎活活打死。卫州知府闻报大惊,亲往验看,见那大虫头骨尽碎,不由赞叹道:“真乃天神也!”当即保举他做了卫州步军都监。因此江湖上都称他作“驭虎少保”。

有诗赞澹应铉曰:

面如傅粉美少年,身长七尺气宇轩。

勇武过人胆识坚,醉卧岗头遇猛虎。

翻身驾驭展神威,三拳两脚除恶患。

百姓安泰颂声飞,卫州英豪澹应铉。

亦有首小诗曰:

面若傅粉郎,身长七尺强。

醉卧山林间,猛虎也难挡。

翻身驱虎行,神勇震四方。

卫州百姓福,少保威名扬。

再说那倪宇燃,祖贯江准人氏,生得八尺长短身材,膀大腰圆,面如黑铁,眼似铜铃。使一杆八十斤大滚刀,有拔山举鼎之力。当年在潍州为官时,曾遇数十草寇劫掠乡里。这倪宇燃单刀匹马杀入贼群,那口大滚刀舞得如风车相似,直杀得贼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众贼见他如此勇猛,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跪地求饶。自此人都唤他作“猛金刚”。

有诗赞倪宇燃曰:

江淮英豪倪宇燃,身长八尺气如磐。

体健肥胖力无穷,挥舞滚刀震四方。

潍州任职显神威,单挑众贼独当先。

猛金刚之名远播,英勇无畏护平安。

一人力战数十寇,刀光剑影血成滩。

坚强无比真汉子,江湖传唱英雄篇。

亦有小诗曰:

力撼山河断,宇燃怒目瞪,

挥刀斩妖魔,英勇护家园,

猛金刚无敌,威名震乾坤,

名动四方传,传唱万古存。

当下澹应铉、倪宇燃见周、郁二将闯阵,各挺兵器迎战。四员猛将捉对儿厮杀,端的好看,那郁衡晨舞动双斧,恰似盘古开天,斧影重重,寒光闪闪;倪宇燃抡起大滚刀,犹如共工触山,刀风猎猎,杀气腾腾。两个斗到三十余合,不分胜负,这边周循晨双刀并举,好似银龙出海,刀光霍霍;澹应铉铁枪翻飞,犹如黑蟒翻身,枪花朵朵。两个战至二十回合,难见高低,四下里官军与梁山军混战一处,但见刀枪并举血成河,喊杀震天鬼见愁。不消半个时辰,官军抵挡不住,死的死,伤的伤,余下的丢盔弃甲,四散奔逃。正是: 八门金锁阵虽妙,怎敌梁山好汉强。

却说四员猛将捉对厮杀,战况甚是激烈。那郁衡晨眼见倪宇燃勇猛难敌,忽生一计,故意卖个破绽,虚劈一斧,拨马便走。倪宇燃不知是计,拍马紧追。郁衡晨趁势将长矛悬于腰间,暗取背上镏金火铳,猛然回身,扳开火机。但听“砰”的一声巨响,铅子飞出,正中倪宇燃战马前肚。那马吃痛,轰然倒地,将倪宇燃颠下马来。郁衡晨急勒马回身,轻舒猿臂,将倪宇燃生擒活捉。再看另一边,澹应铉正与周循晨斗得难解难分。那杆大铁枪使得神出鬼没,周循晨双刀亦是滴水不漏。战至二三十合,澹应铉忽见官军溃败,又见倪宇燃被擒,不由得心头慌乱。周循晨眼明手快,看出破绽,故意放他一枪来。待铁枪刺到,突然刀法一变,单刀如蛟龙出海,直取应铉肩窝。澹应铉措手不及,翻身落马。周循晨纵身下马,将澹应铉捆了个结实,郁衡晨、周循晨二人得胜,也不恋战,押着俘虏杀出重围。

且说陈黯之正与郁澜涛两马相交,一来一往,一去一回,枪来枪往,战得难分难解。忽闻阵中喊杀声渐息,抬头看时,只见梁山喽啰已将倪宇燃、澹应铉二将五花大绑推出阵前,花凤梧在马上高声喝道:“陈教头!汝那八门金锁阵已破,两员都监俱被俺们生擒,还有何话说?”陈黯之闻言,气得三尸神暴跳,七窍内生烟,手中铁枪一紧,就要拍马冲阵。旁边王嘉兴见势不妙,急忙拦住马头劝道:“教头息怒!今日阵势已破,将士折损,不如暂回郓城,再图良策。”陈黯之虽满腔怒火,却也知大势已去,只得长叹一声,传令鸣金收兵,当下官军偃旗息鼓,往郓城退去。梁山众好汉也不追赶,收兵回山。此一战陈黯之又折了两员都监,梁山这边已知破玄甲军之法,这玄甲军如何被破,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