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年羹尧在西北拥兵自立,队伍是越发壮大,听说他的士兵已经足足有40万了,都快赶上朝廷的一半了。”
“福建等地也开始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起义军,若是继续助长他们这股风气,恐怕要不了多久,其他地方也会有大片举杆起义的了。”
“如今允礼又被派去了西北,迟迟拿不下年羹尧,福建这边又出了状况,你们倒是说说,如今还能派谁去镇压!”
皇帝今日收到福建等地有起义军的消息时,已经气的不行了。
他想不明白,明明之前还好好的。
怎么一时之间,全国各地就开始有了那么多的起义军。
他严重怀疑这一切都是有人在暗中挑拨。
而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年羹尧这个乱臣贼子!
看着皇帝气的牙痒痒的样子,底下的大臣们也害怕上战场。
别看他们平时在金銮殿上舌战群儒,但一到真正有了战争的时候,他们也只会纸上谈兵,躲在武将的身后。
眼下朝中没有可用的武将,确实是个难题。
“皇上,眼下全国各地四处都有起义军,这些人求的无非就是财和权。”
“不如我们先挑几个势力较大的,用这些东西,把他们收买过来暂时稳住他们。”
“稳住了他们以后,集中精力去攻西北的年羹尧,一旦拿下了年羹尧,没有了这个乱臣贼子带头,想必其他小势力,也会稍微安分一些。”
自大清入关以来,皇帝的手腕都是铁血狠辣的。
要用这样的方法去征服那些造反的人,皇帝觉得他们不配。
可若是在派人去镇压,那就必定要从允礼那边调兵。
年羹尧可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惯了的,一旦西北兵力减少,指不定会被年羹尧反扑。
所以允礼带去的那20万大军,是万万不能动的。
但大清的其他兵力,又全都在驻守边关,若是一旦调动,很有可能会导致边关不稳。
到时候再引得外族入侵,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皇帝如今真是头疼不已,只感觉兵到用时方恨少。
“行,此事就这么办。”
“张廷玉,你负责招降叛军头领的事情,先过去谈判,只要能稳住他们,给我们腾出对付年羹尧的时间即可。”
张廷玉收到命令,立马就弯腰:“是,请皇上放心,微臣必定不辱使命。”
张廷玉等人走了后,皇帝坐在养心殿里,越想越气。
其他地方的人叛乱,他尚且能原谅。
但是年羹尧,他实在是原谅不了。
与其让允礼一直在西北和他耗着,皇帝想着倒不如主动进攻。
要是能灭了年羹尧更好,要是灭不了,也要挫一挫他的锐气。
可是他没有胜算,半晌之后,他想起了就连着西北的准噶尔部。
年羹尧占据的那一片地方,恰巧就在准葛尔和大清的包围中央。
只要他们能联合准噶尔灭了年羹尧,哪怕要割让土地,皇帝也准了。
于是痛定思痛的思考了一天晚上以后,皇帝也急忙修书一封,信里说明了各种好处,然后派了使者前往准葛尔部。
希望准葛尔的可汗,能同意他们联手共同对付年羹尧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