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首秀的挣扎,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季前赛积累的所有热度。阿尔特塔是一位极其注重实战效果和战术纪律的教练,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他无法仅凭潜力就让一名状态不佳的球员持续首发。
接下来的第二轮、第三轮西甲联赛,皇家马德里的首发名单中,中场位置再次回到了贝林厄姆、巴尔韦德和楚阿梅尼的组合。林阳的名字,安静地躺在替补名单中。
第一场替补,外界还认为是正常的轮换和调整。
第二场继续替补,猜测声开始响起。
当第三场比赛,对阵一个实力相对较弱的对手,林阳依然未能获得首发,甚至在球队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阿尔特塔宁愿换上塞瓦略斯和迪亚斯,也没有给林阳一分钟出场时间时,舆论的风向彻底变了。
《阿斯报》:“谜团:阿尔特塔为何冷藏林阳?仅仅因为一场表现不佳?”
《马卡报》:“从超级新援到边缘人?林阳在皇马的未来蒙上阴影。”
加泰罗尼亚的媒体更是幸灾乐祸:“史上最贵板凳?皇马1.2亿欧元买了个观众。”
各种猜测甚嚣尘上:
“肯定是训练态度出了问题!”
“是不是和更衣室大佬闹矛盾了?首秀失误被排挤了?”
*“阿尔特塔根本不会用他,买来就是个错误!”
“膝盖的老隐患是不是爆发了?所以不敢用?”
社交媒体上,“#解放林阳”甚至成了一个略带讽刺的话题标签。
面对这一切,林阳选择了最职业的方式应对。他没有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任何言论,没有通过经纪人施压,甚至在接受俱乐部官方采访时,也只是表示:“我尊重教练的决定,我每天都在努力训练,争取尽快适应,等待机会。”
在巴尔德贝巴斯,林阳依然是训练最刻苦的人之一。加练结束后,他不再立刻离开,而是会坐在场边,拿着战术平板,认真地观看之前比赛的录像,尤其是对手的防守剪辑和队友的跑位习惯。他开始更仔细地观察西甲各队后卫的处理球方式、中场球员的防守习惯以及裁判的判罚尺度。
当队友们在场上进行分组对抗时,作为替补一方的林阳,观察得尤为仔细。他注意到西甲后卫更喜欢上抢,但身后的空当利用方式与法甲不同;他注意到队友维尼修斯和罗德里戈内切射门的偏好路线;他注意到贝林厄姆前插的最佳时机。
林阳甚至在语言学习上更加用力,强迫自己更多地用西语与队友进行简单的战术交流,虽然依旧磕绊,但态度赢得了包括阿拉巴、卡瓦哈尔等老将的暗自点头。
这段坐在板凳上的时光,固然煎熬,却也迫使林阳从一个不同的视角去审视比赛,去理解阿尔特塔的战术要求,去剖析西甲这个全新的对手。他不再是场上那个需要瞬间做出反应的球员,而是成了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和学习者。
阿尔特塔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并没有放弃林阳,相反,他认为这是年轻球员适应豪门和顶级联赛的必要过程。他有时会在训练后特意留下林阳,用战术板给他讲解西甲防守的特点,指出他首秀中处理球可以改进的地方。
“耐心,林。”阿尔特塔有一次用英语对他说,“这里和法国不同,和热身赛更不同。你需要学习和适应。机会会来的,但你需要确保自己准备好了。”
林阳重重地点了点头。
外界的风暴仍在继续,但林阳的内心却逐渐平静下来。最初的失落和焦虑,被一种沉潜的决心所取代。他像一头蛰伏的猎豹,收敛起所有的锋芒,在暗处仔细观察着猎物和环境,默默积蓄着力量,等待着那个必将到来的、重新证明自己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