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在朱斌最初的构思中,李滞的回国应该是秘密的。但就在李滞归国的前几天,他忽然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他要大张旗鼓地护送李滞回到朝鲜,一来试探满清对此的态度,二来完全切断绫阳君任何首鼠两端的想法。
对于李滞他是并不担心的。朝鲜的这个世子在盛京可谓受尽了屈辱,吃足了苦难,心中对满清的恨只怕比自己还深。但对于绫阳君可就不好说了。这位朝鲜的国王曾经帮着满清屠杀过大明子民,因此绝对不是朱斌所信任的人。
一路,有许多朝鲜人告诉大明将官,在朝鲜有着为数不少的清朝官员和士兵,沿途很容易遭到他们的阻击,还是宜小心谨慎为妙,不必如此大张旗鼓但对于这些善意的建议,带队的将领李建标都礼貌地拒绝了!
临出征之前武英王曾经明确地告诉过他,这次去朝鲜,就是要找机会和清军干上一仗,不光要打赢这仗,而且还要大胜,给满清,更是给朝鲜人一个明确地警告,大明来了,大明无敌于天下的军队来了。
在罗村、勃罗村、小黄村这几个地方,明军先后几次遭遇清军袭击,但都被李建标所指挥的明军所击退。八百明军所组织起的强大火力,让那些偷袭的清军死伤惨重。同样的,这支小规模的明朝军队的威望,一下在朝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而这,也开始提升起了朝鲜人的士气。各地的朝鲜军民,开始有组织的袭击当地清军。在既要防备明军,又要提防朝鲜人的状况下,本就人数不多的清军不得不采取收缩防守地战略。同时又派快马疾驰盛京。请求立即向朝鲜增派军队。
景平元年十二月九日,明军及李滞兵临汉阳城下。如果想仅仅凭借着八百士兵,在没有火炮助阵的情况下打下汉阳,无疑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此刻,饱受清军欺凌的朝鲜民众纷纷向汉阳城下聚集。至十日,围困汉阳的朝鲜人已达两万之众。
而面对明军压境。在汉阳的庆云宫地朝鲜大臣,也很快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把持朝政的功西派,也就是亲清的一派。另一派则是清西派,即为亲明的一派。
功西派的立场非常明确,即朝鲜既然已经顺服了清朝。那自然就该为清朝效力。眼下应组织汉阳民众,协助清军一起守卫汉阳,一直坚持到清朝援军到达为止。
而清西派则对这种说法不屑一顾。本来,在朝鲜是没有清军驻兵地。但在山海关战败后,满清为了防备朝鲜出现动乱,往其地增派了一些官员和士兵以监视朝鲜举动。而在汉阳的清军。不过百来人而已。若是明军压境的额有利时刻,组织起王宫卫队,对清军发起袭击,并打开城门,迎接明军进城,则汉阳大势可定,朝鲜大势可定,到时。再借助大明的力量,则可以对清朝发起反击。洗刷这些年来朝鲜的耻辱。
两派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争执不下,这个难题只能抛给了绫阳君。但这时绫阳君地心情也矛盾到了极点。在他心里,还是向着大明多点。可是,自己曾派出军队与清军一起和大明打过,大明会饶恕自己吗?
眼见绫阳君也没有什么更好的主见。争论了整整一天。两派的意见根本无法统一。
但就在十二月十日的夜里,清西派决定对功西派动手了。清西派领袖宋时烈等人。联络同样亲明的宫廷卫队卫队长,于夜晚发起兵变。他们首先控制住了庆云宫,并强迫绫阳君发出号召:
全朝鲜人行动起来,驱逐女真人,迎接大明军队进城!
“誓雪丙子虏乱”的口号响彻了汉阳城的每个角落。几乎所有的功西派官员地家都受到了朝鲜百姓的冲击。而这个时候功西派实际上已经分为了原党和洛党,相互倾扎,面对危急地情况却不愿意联合起来。很快就被兵变士兵一一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