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六十三 天朝之恩

而后封李建标为“尽翼伯”,大明驻朝鲜督军大将军,专门负责训练朝鲜军队。在敕谕中专门严厉地告诉李建标,不把朝鲜军队训练成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李建标和他带领地那一大批军事教官全部都不许回国。

罗德宪、李廓和朴昌树三人痛哭流涕,罗德宪连连顿足说道:“天朝厚恩,陛下将自己地内帑都拿出来给了朝鲜,这让我朝鲜怎生受得起?天朝大意,为我朝鲜殚精竭虑,我朝鲜上上下终不敢负天朝也!”

当然,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小人嘀咕,这不等于是把朝鲜地军事全部交到了明朝手里吗?朝鲜既然单独为一国,岂有明朝在此再设一个督军大将军的道理?而且,在朝鲜军队中遍设明朝军官,这是为了朝鲜在考虑吗?

至于对朝鲜的政治改革,大明也不会掉以轻心的。朝鲜朝廷各部、道、边,都有明朝派遣的专门官员,协助指导工作。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官员的俸禄,乃至于平常的吃、穿,全部由明朝来负责,不需要朝鲜承担分毫。

在妥善安排好了朝鲜朝政之后,对于朝鲜普通百姓也有着很完善的安排。

在女真人两次入侵之后,朝鲜遭受了满人严重的剥削、、掠夺、奴役,很多地方的朝鲜百姓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面对这样的情况,大明当然不能不管。

经过详细的研究,武英王朱由斌提出了一个口号:

“勒紧裤带,援助朝鲜;宁可明人挨饿,不可朝鲜受苦。一家帮一家。一户带一户;十年之内,朝鲜安泰!”

他动员那些退役、伤残地明军士兵,携家带口,赶赴朝鲜,以军屯的形式,与朝鲜百姓一起同甘共苦。走出困境。并号召这些明朝忠实的子民们,把家安在朝鲜。让大明和朝鲜从此之后再不分彼此。

首批动员的大明子民为一千七百户,六千九百余口人。而为了帮助他们安家,以及援助正在遭受苦难的苦难的朝鲜人,大明朝廷不惜工本。宁可前线将士饿肚子,也想方设法调拨出了一万余石大米,源源不断地运往朝鲜。

天朝高恩,恩重于山!

本来那些世世代代生活在朝鲜地朝鲜百姓,见身边忽然多了无数陌生的面孔,还有和他们抢占耕地的可能。非常之的不习惯,但当大米运到了之后,让这些不知道多少时候没有吃过饱饭的朝鲜人眼睛一下亮了起来。

老百姓本来就是这样地,最讲究实惠二字。李氏王朝管不了百姓的肚子,可天朝却管了。不光是就这么管了,还派出了大量的汉人来指导他们生产。那些诱人的大米啊,对于朝鲜人来说,那就是活下去的希望……

天朝厚恩。恩广于海!

其后,又有大批的汉人开赴朝鲜各地。这些人倒也奇怪。十个里倒有九个开设商铺做生意地,往往卖的又是丝绸之类的奢侈品。这些东西除了达官贵人以外,普通的百姓谁能买得起?可全朝鲜哪有那么多的达官贵人?

这些生意人却似乎根本不在乎是赚是赔,每日里结交当地权贵,和朝鲜百姓拉着家常。看起来倒是和蔼可亲得很。没有多少时候。朝鲜人便也接受了这个奇怪团体的存在。但他们不知道,这个团体已经迅速在朝鲜布下了一张无所不在的情报

这些人都是谁?全部是在大明裁撤锦衣卫、东、西厂制度后的那些人。这些正常人和阉人组成地情报队伍。当初在大明的时候连某官员今天吃了什么菜都能知道得清清楚楚,朝鲜地这些事情又有什么能瞒过他们的?

前朝鲜都巡问使郑广烈,在一次酒醉后拍着案几对家人恨恨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