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七十四 学子

随着二十名读书人的呼声,就在他们正准备跪下的时候,却听上面的皇帝说道:“不用跪,大明朝廷已经取消了跪拜的这一礼节。很快你们也会站在这朝堂之上,天天跪这跪那,你们未必情愿,朕现在看着可也觉得别扭得很。”

二十个人都面面相觑,这朝廷改制得也太彻底了,彻底的都让他们有些无法适应。坐着议事,不用跪拜,还有多少事是他们闻所未闻的?看来,要想完全适应朝廷的规矩,一时半会的自己还真无法做到!

“谁是杨和啊?”景平帝看着下面的读书人问道。

“回陛下,草民杨和参加陛下!”

景平帝打量了他会,说道:“听说你是这次考试的第一名,好得很。朕还听说你这次考的是地理之学,朕好奇得很,有机会的话,朕还得好好向你请教请教。”

“陛下,这地理之学博大精深,也使得草民大开眼界。”杨和在皇帝面前倒也并不如何害怕:“草民从西洋老师那得知,除了咱们大明之外,还有很多的国家。比如在西面,就有法国、英国这些国家。还有东西半球等等之类……”

景平帝听得有趣:“武英王,这人对地理之学如此热衷,应该把他安排在哪比较合适?”

朱斌笑道:“臣以为把他放在礼部比较好。臣准备在开春之后,与各西洋国家商议,互相派驻使节常驻对方京师。我看,咱大明的使节中还非得有这杨和不可。他既然喜欢地理之学,那就让他好好地到外面去看一看。”

接着朱斌又叫上了冯成。问道:“冯成,你这次地治明之论中,说了治明先要治官,我以为这话很对。可是,你随后又说,要让老官员们让位。现在。你看看周围,上了年纪的官员可有不少啊,不怕得罪他们的话,就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吧。”

那冯成却是不卑不亢:“学生不怕得罪谁,学生为的只是大明朝廷好。很多官员往往在一个职位上一坐就是几十年。做事只会搬循旧法,一成不变,却不给后进者以机会,那么他们还要继续坐在这张位置上做什么……”

他一口气说了有小半个时辰,非常胆大的评击了大明地官员制度。这人说起话来也是毫不留情,把那些个老官员说得七窍生烟。要不是武英王和陛下正在那看着。只怕他们当时就会呼唤宫廷卫士把这狂妄之徒给轰了出去。

朱斌听了却频频点头,在开春即将实行的官员退休制度中,冯成很快就能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不过面临巨大的压力时,这位才登上政治舞台的年轻人,能不能顶住却成了很大地问题。而自己要做的,则是在背后给予他全力地对那二十名考生一一问了话,朱斌道:“明日起,所有入榜的学子。都会有专门的官员安排好你们的工作。当然,不是说你们进了朝廷。就正式成为了朝廷的官员。咱们朝廷里现在有一个试用制,为期一年。在这一年之中,试用合格地,留下来,继续为朝廷效力。而那些明显不能适应的。只能很遗憾地离开这里。你们不用说朝廷心狠。就如同刚才冯成所说的那样,能者上。不能者下。能力强的,用不了几年就能成了一品、二品大员;没有能力的,朝廷绝对不会养活这样的人。”

学子们这才知道,原来通过了科举考试,还不意味着就一定在朝廷里站稳了脚跟。天知道在一年的时间之后,九百多入榜者,会有多少人能留下来。

不过朱斌也告诉他们,他们不会像过去那样,录取后还必须在朝廷里等待着有官员空缺,而后自己才能补上,从明日开始,他们便会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过去地朝廷,要论资历,论人脉,论辈分,一个新进朝廷官员,没有强大的靠山,想要一步步升迁上去,不知得熬多少年才能轮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