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九十六 神圣协约

君主们大多和他们抱有一样的想法,这是一个自己国家用最小代价,换来最大利益的机会。很快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将在大明帝国的协助下,迅速地被武装起来。

随后暹罗、安南、马六甲等各国纷纷答应了这个建议,并表达出了对大明慷慨无私协助的感谢。唯独只有那个澜沧国的国王,苏里亚旺萨并没有立刻表达自己的意思。看了眼里的朱斌,当时也并没有过多对其说什么。

经济上,大明将派出大批的专家,以帮助所有的加盟国实现经济上的飞跃。大明币将成为允许在各国流通的货币,将严格执行大明币与金银的兑换比价。并且,争取在三年之内实现货币一体化,以稳定同盟的经济状况!

政治上,规定各国君主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王室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任何敢于挑战君主权威的力量,都将遭到各国的一致谴责。并且各国都有义务协助出兵,镇压任何敢于反对君主的暴乱。君王的权利将得到最有利的保障。

这一点让君王们觉得非常满意。这样自己的地位将得到充分有利的保障。将来就算国内出现了动乱的状况,有着大明和同盟的帮助,叛乱也将在第一时间平息。那些国内贱民们的不满?那就更加不用再多了。

做为各国共同的君主国,在联盟范围内的皇帝只许有一个,那就是神圣的大明皇帝。任何妄自称皇帝的行为,将被视为背叛同盟,所有的国家都有权利讨伐之。加盟国任何新任国王地登基都必须得到大明皇帝的册封也能有效。

关于这一点也并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做为大明的藩属国。本来就是这么做的。而这次唯一不同的地方,只不过是将其明文规定了而已,完全在可以接受地范围之内。

朱斌提出的建议共十七点之多,史称“神圣北京协约”。

朱斌话音一落,但听一人便大声叫了出来:“我等皆为天朝之属国,天朝便要我等并入版图。亦是我各属国之荣幸。武英王何必如此与我等商议,君岂不闻上之命,下从之?我琉球上至尚宁王,下至各等臣民,无不以天朝之命是从!”

众人纷纷观之。却原来是琉球尚宁王的特使,其子尚元文。原来琉球从来都对中国最忠,眼下虽然国王遭到倭寇监视,但却依然不敢忘记旧主,不惜风险派遣其子来到大明京师,一来庆贺大明新君登基。二来也求天朝发兵以救琉球。

历史上的琉球国,位于中国台湾岛的东北方,日本九州岛西南方地大海中。到明代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从此乃成为正式名称。因此和朝鲜一样,连琉球国的国名也是中国取的。

琉球国中山王察度首先领诏,并立刻派遣王弟泰期,与杨载一同来中国。奉表称臣,而继中山王之后。琉球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怕尼芝,也相继于翌年向中国皇帝称臣入贡。当时琉球“三山分立”,相互征战。明太祖知悉后,又去诏

“使者自海中归,言琉球三王互争。废弃农业。伤残人命。朕闻之不堪悯怜。”因此要求他们“能体朕意,息兵养民。以绵国祚”。后三王果然罢战息兵。

自洪武十六年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这种关系一直延续了下去,即使是日本庆长十四年发生日本萨摩藩岛津氏入侵琉球,琉球国在受到萨摩制约的情况下,也始终曾有过分毫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