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揭秘(求追读)

“真相?”

金风楼船,小阁内,当林妙妙听到这个词,整个人怔了下,这是她没想到的。

不是说,没料到齐平要审问她,而是,“真相”这个用词,出乎她的料想。

沉默了下,她认命般说道:“我有个条件。”

齐平笑了:“你觉得,如今的你,有资格和我谈条件?”

林妙妙只是个普通人,这是多方确认过的。

所以,齐平毫不担心对方暴起反抗,亦或逃走,唯一担心的,只有自杀。

林妙妙下颌扬起,这一刻,她骄傲的像只孔雀,眸中,没有分毫惧怕。

一个人连死都不怕,世间便没有人可以吓住她:

“我可以告诉你,你想知晓的一切,但你也要告诉我,今晚发生了什么。”

因惧怕我父在堂前乱说话,人还在天牢里,便被赐下毒酒,我与母亲被绑去教坊司,二哥名为发配,实则,半路上,便饱受折磨,也没想让他活。

“何意?”齐平挑眉,捕捉到关键词。

士科之争。

即,各地方望族,向本地官员推举人才。

“你的意思是,林御使是被冤枉的了?

“没错。昔年……正是如此。老皇帝当年便已染病,自觉时日无多,着手为后代铺路,自然,将我父视作眼中钉,只是,没人想到,他会动用如此脏脏的手段。”

类似的操作,在齐平熟悉的地球历史上,也曾持续过漫长时光,结果么,自然是门阀林立,历史课本上所谓的“九品中正制”,便是门阀制度的巅峰。

齐平这话,虽未明说,但隐含的意思,很明显了。

“而想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若是说,先前的推理,还是依据给出条件反推,那齐平这句话,便绝非寻常武人能说出的。

可千年积弊,难以短时扫除,况且,太祖起兵,门阀也曾助力。

在这个历史位面上,人才选拔发展较慢,三百年前,上一个朝代里,帝国选拔贤才,还主要依靠“察举”。

他不满足于,打压我父亲,而是想要借此机会,一举削弱江南士族,所以,我父亲便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大的罪名。

“那你可曾听过,士科之争?”

在一代代皇帝的努力下,才逐步扭转,至今日,朝野上,科举走出的官员,已远超地方大族。

他觉得不对劲。

不……我只是看过猪跑,没吃过肉……齐平心中吐槽,摇头,拉回话题:

“你还没说,我猜的是否正确。”

听到这里,齐平接口,沉声道:

“所以,武功伯爵伙同陈年、王显、郑浩常三人,完成诬告?”

“于是,老皇帝找到了张谏之,恩,就是如今的吏部尚书,二品大员,科举派的首脑,当年……他还没坐到这个位置。”

这个他是知道的,这段时日,他没浪费,对凉国朝野政局,乃至历史,已有粗略了解。

“你……家中有为官的?”林妙妙眼神古怪,忍不住问道。

可据我所知,昔年,先帝曾命三司会审,人证物证俱在,以令尊当年的地位,若无实证,恐怕也定不下罪名。”

齐平点头:“略有耳闻。”

好家伙,这可是超凡世界,你确定连天道都喷?……齐平沉声道:

“可是,这手段未免太过激烈……身为皇帝,若要打压臣子,总能想到更好的方法。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直至此刻,对方提起,一条条信息彼此扭合。

当然,政治斗争很多时候,就是如此,可……如这般手段,也仍是危险的。

自己才说了两句,对方,竟便已推倒出正确答案。

先帝!

“叛国?”

在此位面上,也曾有过该阶段,直至大凉太祖开国,才引入科举,扶持寒门学子。

“什么意思?!”他质问道。

可旋即,又想起齐平说,自己对朝堂知之甚少,愈发不解。

她笑了起来,笑意张扬,笑声中,含着浓浓的嘲弄,这是她从未在外人前展露的神态。

齐平不等她回答,突然皱眉:

这样,在新皇登基之初,才会有足够的发育时间。

可齐平却看过太多了啊。

“等等……十五年前,”齐平突然想到了什么,“当今圣上,刚好登基十年吧。”

“好。”齐平扬眉,答应下来:

整个国家的要职,皆被大族垄断,即:

“士”指士族门阀。

林妙妙看了他一眼,却未直接回答,而是换了个话题:

“你对朝堂,了解多少?”

齐平当然未曾走过仕途,可他上辈子,接受过太多相关的信息,无论书籍,还是历史剧目,都在重复着皇家权谋的那点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