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即将到来的桃川诗会(求追读)
感谢书友“言与信”打赏100000币,成为本书盟主!
……
当杯盏摔破,原本热闹的暖阁一下子寂静无声起来。
所有人都沉浸在那诗词构筑的意境中。
窗外,星汉灿烂,那无垠的天穹上,一挂星河仿佛为这词,做了注脚。
那名翩翩学子怔在原地,恍然失神,脑海中,一遍遍回荡着词句,艳压群芳的花魁娘子眸光水润,不知在想些什么。
房间里,那原本看戏的宾客们同样愕然,重复着方才的字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此前那名富态中年人,怔怔看着地上酒杯。
又怀着难以置信的目光,望向场中焦点的齐平。
“最妙的是最后一句……”
此刻,几名学子表情各异,有人惊叹,有人敬仰,有人惭愧……为首的翩翩公子苦笑摆手:
“齐平……可是那《定风波》与《竹石》的作者?”
金风楼倒没那般昂贵,还在老周承受范围内,三人吃喝听曲,方缓过神来。
这个理由,是,也不是。
“妙妙姑娘胆魄不小,这屋子死过人,竟也不换一换。”齐平打趣道。
林妙妙故意笑道:“全凭大人做主。”
余下宾客交头接耳:
“妙妙姑娘不是不接客了么?怎地请他上楼?”
众人一听,更酸了。
“就是就是。”
旁边,裴少卿和周方更是完全傻了,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身边的小老弟(同僚),怎竟有如此大的名气?
齐平无奈,朝众人拜了一圈,这才看向那几名国子监学子,温和道:
当齐平掀开帘子,进了那布置温馨的房间,便见屋内,林妙妙施施然,坐在矮桌旁,等候自己。
不动声色,爽朗一笑:
“不知妙妙姑娘请本官过来,所为何事。”
那书生一怔,只觉这名字耳熟,忽而惊讶道:
在内心里,齐平不愿如此,只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应对。
齐平闷头吃菜,来这边也不干别的,可不得吃回本。
彼此互通姓名,这才知道,为首的学子名叫“何世安”。
“一言为定!”齐平笑。
“侥幸侥幸。”
齐平走了两步,想起什么般,说道:
“对了,我记得,桃川诗会过些日子,要召开了吧,你们金风楼也有席位。”
齐平给他看的浑身不自在,拱手道:
“兄台客气了,不才齐平,并非读书人,在朝廷中任职。”
“奴家前些日子,便得了那首定风波,知晓作者名讳,猜测与大人有关,故而冒昧,提议文斗,终归是太过失礼,还请大人责罚。”
“齐老弟,没想到,你竟还有这等本事,赢了国子监。”周方赞叹。
“这位公子大才,敢问名讳?在何处晋学?”那名长身而起的书生目光灼灼,盯着他。
“哦?何罪之有啊?”齐平眼神一动。
“何世安?敢问公子与何尚书可有关系?”裴少卿终于回过神来,好奇问。
若是将这诗词在镇抚司衙门里说出,大部分校尉大概只会友情点赞,大呼牛逼,但根本尝不出好坏来……
“时辰不早了。”
“齐兄请坐,我等这便告辞。”其余学子附和。
这里的‘绝句’,指的并非题材,而是足以流传后世的佳句。
少数不知内情的,也朝身旁人询问。
以六角书屋的体量,只能捞到边角位置,而金风楼花魁类似后世明星,自带流量。
客人们陆续起身告辞,齐平见状,也要走,却忽地,被一名婢女唤住:
“齐大人稍等,我家娘子有请。”
桃川诗会,乃京都一年一度的文坛盛会,参与者众,凡涉及文人的生意商铺,皆会参加。
房间里,一下安静了,两人对坐饮茶,也不说话,好一阵,齐平只觉膀胱鼓胀,起身道: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歌舞也换了几轮。
齐平厚着脸皮:“正是在下拙作。”
“这样啊,”齐平似笑非笑:“那你要我如何惩罚?”
“诸位勿要见怪,我这大哥今日宴请我两兄弟,并非要针对诸位,我本不愿参与,只是……”
纱衣粉黛,眉目如画。
如今,赢了文斗,再离开,反而显得有风度。
须知,在六先生孜孜不倦的宣扬下,这两首诗词,近来传遍了京都大小诗会,旁的不说,单是京都文坛,已是无人不知。
后来,留心探听,今日恰逢其会,便想以此法,将他留下——她很笃定,国子监学子,不是齐平对手。
“不比了,不比了,我等认输。”
茶香袅袅。
礼部?
毕竟,林妙妙已不接客,这时候再来的,更多为风雅之士。
“许是倾慕齐公子的才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