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密谋(明天上架)
接下来几日,波澜不惊。
京都内倒也发生了几件趣事。
其一,文人圈子疯传起一首新词,据说,乃是书院六先生弟子新作,且附带一桩风韵趣事。
人们总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涉及“青楼”、“书生”、“争斗”一类的词汇,更是喜闻乐见。
故而,流传的各外迅捷。
有好事者,更添油加醋。
声称,金风楼花魁破例接了词人上楼……六先生风闻此事,大为愤慨,哀叹此等千古绝唱,竟落在那烟花之地,可惜可惜。
其二,则是一本新的话本小说面世,金瓶梅已出到了第四册,虽因其上不得台面,只在私下流传,但读者甚多。
盗印者众。
有人去周遭书铺求购,突然发现,各大小书铺,竟第一时间“上新”,且,随书籍贩卖,附带一张传单,以及一册新书,捆绑售卖。
吓得景王手忙脚乱,将纸张与金瓶收起。
堂内,相貌堂堂,年纪与其相仿的徐士升淡淡看了他一眼:
“未到月末,这时候过来,是有事?”
“嗳。”徐名远屁股占了椅子小半边,当即,将近期风靡京都的两本书说了下。
扭头,默默看了眼书桌上,近来夜晚翻阅的两本小说……恩,心情就很复杂。
只是,这诗词与小说,全然不同。
这还只是开头……等再发酵一些日子,生意只会更红火。
亲王府。
金瓶梅人情练达,红楼梦虽只刊印两册,却俨然可见大家之风,那齐平不过一少年,如何写得出?
若有京都商界人士在此,必会一眼认出,此人,乃是京都第一大书商,天下书楼的老板,徐名远。
“三叔?”徐名远小声问。
故而,所谓的“反清”,压根不存在……影射?呵,历史完全不同,影射个鬼。
同时,他在抄写时,也对部分敏感段落进行了删减、修饰。
……
前者不必说,后者当然并非便无“禁忌”,比如后世盛传的“禁书”说法。
面容俊朗,贵气袭人的景王用完午膳,便见到手下侍卫归来:
倒是那齐平,诗才惊人,或许……方能写出这等书籍。”
“恩。”徐名远面无表情接过,耐心翻看起来,无人敢于打扰。
小院里,齐平一身短打扮,两手各自捏起一柄飞镖,朝桃树上的木靶丢出。
继吐口水外,他玩起了暗器。
左手七环,右手十环。
“侄儿想着,将那书稿拿到手,书楼收入必将暴涨,介时,也能更多的孝敬三叔……只是,那六角书屋并非全无背景,著书之人,疑似镇抚司校尉。”
天下书楼,也只能与其余盗印书坊竞争,这蛋糕,大家一分,就都不剩什么了。
“有话直说。”徐士升瞥了他一眼,淡淡道。
范贰开门迎客,这大早上的,原本门可罗雀的铺子外头,竟便有三五人排队等候。
徐名远大喜,忙起身拜谢,笑容满面离去。
是的,在这位大书商看来,这简直就是浪费。
安平郡主狐疑地看了眼老爹,眨巴了下水润明眸,说:
“女儿这些日子,一直在府中读书,太闷了,想出去透透气。”
齐平收回思绪,扭头干饭,准备去衙门。
徐名远当即转述了仆人的猜测。
徐士升回神,重新端起茶杯,不急不缓,抿了口,淡淡道:
“此事我已知晓,会差人安排,你回去等着便是。”
“咄!”
据说,慈禧酷爱红楼,故宫中,还有十八幅红楼主题壁画。
“快些拿出来,这是银钱。”
“父王!”
学堂内,一众学子也纷纷起身。
待听到“齐平”两个字,这位品级虽低,实权却极大的重臣眼眸中精光一闪,笃地放下茶碗,直起身子:
“你确定?!”
实乃天赐良机,只是,具体如何操作,却还要思衬一番。
车帘掀起,露出一个富态中年人模样。
二来,可以借机报复,出一口恶心。
徐名远冷哼一声,却是不答,放下车帘,说:“驾车,去徐府。”
见得门开,登时大喜过望,闯入店内:“掌柜的,红楼上新了没?”
郝懿行《晒书堂笔录》卷三曾言:“余以乾隆嘉庆间入都,见人家案头必有一本《红楼梦》”……这就体现出市场前景广阔了。
“恩,眼下还是金瓶最挣钱,但等红楼打开局面,才是长久生意,可惜,盗版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还是得想想办法。”
徐府,乃刑部给事中徐士升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