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皇帝人间过,今天到我家(求订阅月

隔一天,又召集过来,难免令人惴惴不安。

“知道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皇帝眼神一亮,心中赞叹,真是出口成章,名不虚传。

“是齐小友吧,进来无妨。”

五十余岁,脸庞瘦长的工部尚书拱手:“臣明白。”

齐平推开东侧自己屋,窗幔桌椅,乃至上头的青花茶盏,都一应俱全。

齐平给附近看客分发了一点糕点蜜饯,范贰店里事多,反正往来方便的很,就先撤了,齐家兄妹回了宅院,齐平问道:

众臣行礼退出,皇帝单独留下工部尚书。

所以,根本不在乎。

正午的阳光从殿外洒入,照亮一角殿宇,却照不在皇帝身上。

“老头子的邻居,姓齐,在镇抚司做个校尉,呵呵,你应当也是听过的。

冯公公好奇:“陛下要去哪?”

皇帝点头,叹道:

“宛州大雨,冲垮了河堤,朝廷正筹备赈灾,不久前,当朝天子寻了六部官员商谈,眼下,各衙门都忙着这事。”

这是哪来的官宦人家,做官的?或者贵族?

身边还带着武道高手,唔,难道是云老爷子认识的?

啧,果然是官,而且还与六部有关……老爷子这学生可以啊……想着,齐平随口道:

齐平往隔壁走的时候,脑子里想着这事。

“不方便见客?”

恩……主持祭祀?

即召见臣工,面谈理政之处。

齐姝摇头:“在的吧,门没锁。”

皇帝坐在椅中:

张谏之瞥了这老狐狸一眼,深表怀疑,对于黄镛的手段和城府,有着深刻认知。

张谏之道:

太监音容特殊,皇帝微服出访时,往往不会携带,太扎眼,而是会由内厅侍卫高手随行保护。

毕竟救灾需要钱,涉及各方利益,这就是另外一个层面的斗争了。

他抬手叩门:“云老在吗?”

齐姝说,可以种一棵,齐平想着,有一棵树陪着自己变大,变老,还挺浪漫的……

不多时,传来脚步声,院门拉开,露出云青儿白净的脸孔来,看到是两兄妹,扬眉道:

“呀,过来啦,刚才我在院子里,都听到鞭炮声了。”

所谓开会,主要是为了“各部门协同”。

左右厢房、北侧正房,中间是内堂,穿堂过屋,后头还有个小院,建着后罩房。

关键距离也近,就在后街,走出不多远就到了新宅。

除此之外,不远处,竟还站着一个人,不显山不漏水的。

自己的房子,和寄宿在别家,终究是不同的。

“老爷子别捧,我就是瞎写,瞎写。”

如今宛州水涝,且恰逢初夏,春耕已毕,秋收尚早,百姓余粮恐不多,朝廷应调拨粮款赈灾。”

“救灾事宜,仍要以工部为主,具体章程可待商讨出结果,再议,工部却应先行一步。”皇帝叮嘱。

云家院子布局和齐家类似。

怼两下。

其余几人,也陆续开口,各自提出意见。

旁边,仿佛透明人的老太监应声:“奴婢在。”

武道高手……很可能,还是修行者……齐平惊讶了。

三进的院落,标准的四合院,装修是平民风格,跟豪宅没法比,但住两个人,那真是太绰绰有余了。

倒不是别的,主要是昨日方因皇陵案召集过,这诸多大臣,都在皇帝面前走了一遭“问心”。

冯公公道:

“臣以为……”

齐姝换了身鲜亮的新衣裳,手里捏着一根点燃的黄香,正缩着肩膀,眯着眼睛,做出百米冲刺的姿态,小心翼翼,将烧的通红的香头往鞭炮的捻子上凑。

带着小妹,走到隔壁,果然没锁。

户部拨款,工部出力,吏部协调地方官员,兵部传令,维稳,以防灾后山匪水匪流窜作乱,犯事官员交给刑部……

冯公公知道,皇帝对帝师颇为尊重,小时候,每遇到难事,便去找太傅请教。

“你就会宽慰朕,罢了,近来有些累了,备车。”

云青儿有些犹豫,便听院里传来老人声音:

“陛下!”

“还能咋办,按惯例呗,以工代赈搞起来。”

以工代赈?

皇帝与太傅一怔,前者皱眉,说:

“你指的,可是‘工赈’之法?”

……

ps:新年第一更!感谢内鬼万赏!摸摸哒

感谢书友:随缘的飞刀、微月户庭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