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领先时代的以工代赈(求订阅月票)

第158章领先时代的以工代赈(求订阅月票)

工赈?

院中,齐平眨眨眼,见对方神态,意识到,可能这个时代,还没有“以工代赈”这个词,所谓的“工赈”,大抵是类似的含义。

但也不确定,故而反问道:

“朝廷工赈往常大抵如何做?”

皇帝不明白他为何有此一问,理所当然道:

“自是朝廷发放钱粮,募集灾民从事官修事务,如修筑城墙,翻新衙门官署等。”

他举了几个例子,齐平一听,心道果然。

以工代赈这东西,在他熟知的历史中,出现的很早。

记忆中,可以追溯至春秋齐国,齐景公执政时期,天下发生大饥荒,齐国大夫晏婴谏言,请国君开粮仓赈济灾民。

国君一听要出钱,很不乐意,恰好那时,国君要给自己修建一座处理政务的“路寝之台”,恩,就是宫殿。

晏婴逼得没办法,就假借为国君修宫殿的名义,雇佣灾民施工,并故意延长工期,硬生生把一座宫殿修了三年……

毕竟,自古以来,只有官府能收税。

太傅捋着胡须的手停了,眯着眼思索起来。

许之以利,将本该由朝廷做的事,拆开,分给民间富户去做……不去修城墙,改成修路铺桥,水利设施……

皇帝认真道:

“我回去后……会尝试向上通禀,我相信,以此法之精妙,圣上若是知晓,很可能采纳。”

……

齐平呵呵。

齐平并不沮丧,笑问:“怎么说?”

当即,起身赞叹。

齐平才好奇地看向云老爷子,问道:“您这学生,官不小吧。”

这一次,两人的眼中,再无轻视,反而多了些期待。

“……至于匪患,这个没什么好办法,无非是调遣官兵肃清,但只要灾民有一条生计,匪徒便如无根之木,等水退下了,也便不足为害了。”

良久的沉默后,皇帝抬头,凝视少年:

云老捋着胡须点头,这些,他也是明白的。

因为对实际事物不了解,所以往往会一厢情愿,出一些点子,在实干家眼中,显得幼稚可笑。

心说,我特么就一个校尉,官场底层小虾米,妄议朝政,还出了个动朝廷税收的法子,皇帝万一小心眼,不爽了咋办。

这个世界的历史似是而非的。

……

等人走了。

齐平喝了口茶,结束了自己的发言。

皇帝摇头:

甚至无意识间,身体前倾,这一幕,落在远处内廷侍卫长眼中,竟好似,皇帝与太傅,在向一少年请教一般。

所以,我所说的以工代赈,既指官府,也指民间,如果能令民间富户拿出钱粮,招募灾民来做工,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才勉强把灾期撑过去。

所以每逢大灾,民间粮价猛涨,还要靠官府平抑,也就是说,并不是没有粮,而是百姓买不起粮食。

“行吧。”皇帝见他不说,虽疑惑,但也答应了下来,继而朝太傅告辞,领着侍卫,急匆匆离开了小院。

恩,唯一的缺点,在于朝廷在未来几年,需要把税收分给民间部分……这个想法,有点挑战朝廷的意思。

齐平打断他:“我什么时候,说靠官府?”

……

云青儿吃着糕点,她对于这些事,并不懂,也听不大明白,但只看到太傅与皇帝的神情,便很惊讶了。

穷苦少女坐在旁边,两人中间,搁着糕点盒子,正小口啃着一只松花饼,闻言,颦起细细的眉尖,看了眼青儿,辛苦地想了下,摇头:

齐平方才一番话虽短,却足以看出,其并非那些夸夸其谈的书生,而是当真知晓关键。

齐平对两人态度浑不在意,眨眨眼,自顾自从旁边,拉来一张竹椅,也坐在了小桌旁,与两人同席。

但很快,便打消了。

无非是将以工代赈写的更细一些,诸如建造堤坝,定下标准,高度如何,厚度如何,所用材质如何,章程越细,空子越小……”

只觉,这法子既脱胎于“工赈”,又别有创新。

呦呵,老哥你还挺自信,我都不敢说皇帝愿意……齐平咂咂嘴,打趣道:

作为一名键盘学者,他能做的也就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