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三宗大罪,逮捕齐平(求订阅)
一刻钟后。
中年掌柜望着楮知行离开的背影,脸上笑容收敛,转身,掀开车帘,钻进车厢。
战战兢兢道:“按照您的吩咐,他已经答应了。”
车厢内,是一道穿着灰袍,戴着斗笠的人影,好似江湖侠客,却给人一种阴冷感。
“他可以?”
中年掌柜道:“小的了解此人,定然可为。”
“办的不错。”斗笠人一掌打出,掌柜七窍流血,无声气绝。
马车很快离开。
……
百姓凡要告状,可擂鼓,同时,为了避免刁民恶意诉讼,寻常百姓擂鼓,先打三十廷杖。
龙椅上,皇帝昨晚睡眠质量一般,这时候轻轻打着哈欠,闻声,好奇道:
“所奏何事?”
话落,众目睽睽下,一名御史迈步走出,高声道:
“臣有奏!”
这等情形下,虽此人所说,皆为猜测,可涉及蛮族,只是“嫌疑”,便已经足够了。
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呈状以闻。
“咦,你起来啦。”墙头,梳着齐刘海,脸庞白净的青儿踩着梯子,爬上墙头:“真懒。”
……
长此以往,便几乎成了摆设。
如所诉虚假,再打一百。
包藏反心?勾结异族?怎么可能?
那御史嗤笑:“杜镇抚,这等说法,你也信?或者,你叫他将那修士寻来作证。”
加以阐述,解释,又引红楼书中内容,予以重击,认为齐平藐视朝廷,不敬皇权。
殿内,不多时,只剩下二人。
“而之后,齐百户自称,其遭受蛮族骑兵追杀,侥幸逃回帝国。”
齐平翻了个白眼,心说你这学渣也好意思?
这两天,他凑热闹,也看了下妹子读书日常,发现这邻家丫头,上课全程摸鱼。
因为近期并无大事,大臣们都有些没精打采的。
杜元春脸色铁青:
“反诗之罪,牵强附会,陈万安之死,与他何干,至于归来之法……齐平是于西北雪山,得到了一位帝国修士的救助。”
鄙夷。
“这便是另一个不合理之处,齐平虽擅长破案,可官银一案,手段未免太过奇诡。
“我的躯体更强大了。”齐平暗自点评。
御史道:
“思来想去,除非齐平落入草原后,很快便返回了,才有可能一月内抵达,可先不说他如何做到,即便可行,为何不与临城汇合?独自一人出现在京都?”
就在这时候,忽然间,两人听到巷子里有脚步声传来,继而,院门敲响。
按凉国程序,通政司受理案件后,须转呈都察院处理。
不多时,衙门左、右通政被惊动,看过文书,大惊失色,当即下令:
洪庐看着他,道:“什么都没说,好了,跟我们走吧,趁着你妹子不在。”
“是!”御史泰然自若,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展开大声诵念。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都察院这是要反击?因为前两日,齐平在官银劫案中牵扯出你们,所以,要打击报复?
可……这未免太过明显,就不怕陛下动怒?还是说,真有干货?
青袍官员皱眉,走过去仔细端详,大吃一惊:
“楮知行?你擂鼓作甚?”
皇帝悠然道:“那小子前几日,不是要朕陪他演一场戏吗?回去,告诉他,朕要他,也演上一场,你看如何?”
龙椅上的皇帝似乎也陷入了思考,片刻后,扭头看向杜元春:
“杜卿,你如何说?”
这……殿上,百官一怔。
通政司大门外,架着一只巨大的牛皮鼓,名为登闻鼓。
皇帝略作沉吟,下令道:“百户齐平,确有嫌疑,暂停职务,便由……镇抚司收押诏狱自查!”
只有少数人注意到,都察院的人今日精神面貌一改,似乎有些不对劲。
太监高喝,百官只好离场。
齐平脑中一片混乱,深吸口气:“司首怎么说?”
议论纷纷,迫不及待,将此事传扬开。
刑部给事中见状唱双簧道:
“即便……你说的有些道理。可齐百户回京后,立即破了大案,寻回官银,若是细作,岂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