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叫一声先生来听(元宵节快乐)

“真的是梅花!”

根本是不敢打的,所以才有那些伴读……太子若不听话,就拿戒尺打伴读……这是常用方法,杀鸡儆猴。

乾清宫,御书房。

这下子,一群十岁左右孩子坐不住了,表达质疑,这太挑战常识了。

为什么……他连如何授课都比我等精通……五名大儒晃了晃,心气崩塌,颓然失落。

包括太子,也诧异地看了过来。

……

这是个宁肯冒着砍头的风险,也敢与他顶撞的硬骨头。

“太师不必多礼,看茶。”

一名胆子较大的伴读鼓起勇气,道:

“想!”

永宁刚在圆桌旁坐下,便见贴身女官从外返回。

继而喟然长叹,纳闷道:

“陛下是从哪找来这么个妖孽?”

说话同时,将纸牌翻转过来。

话落,一名伴读大声道:

宋九龄道:“陛下慧眼识人,老臣并无异议。”

“陛下误会了,老臣此来,并非是要赶走那齐平。”

此刻,这位年近古稀,桃李满天下的泰山北斗心中赞叹不绝,哪里还有半点恼怒?

也直到这时候,才意识到方才齐平此前迟疑,大抵便是思考此法。

皇帝解释道:

“实不相瞒,宛州水灾,那以工代赈之法,便是此子呈上。”

“竟是他!”宋九龄难掩惊讶。

小太子竟是前所未有的认真,这般求知若渴的神态,是他们从未见过的。

窗外。

上次科举榜单,可见一斑。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将算学融入戏法中,引起学生兴趣,从而传授学识……竟还可以这般,还能这般!”

这堂课还很长,他总不好一直打扰。

其余人见状,哪里还敢留?纷纷放轻脚步,远远地走开。

就连气质温润的太子,也眼睛亮亮地看着他:

“请先生教本宫。”

白纸上,一朵墨梅,含苞待放。

齐平摇头,几个学生一愣,却见他嘴角扬起:“想学东西,要尊师重道,叫一声先生来听。”

……

宋九龄?那倔老头怎么来了……皇帝一怔,说道:

“这的确不是术法,而是……算学的力量。”

……

忙了一会,便看到太阳即将升入中天,索性便丢了折子,想着出门歇息。

“请。”

“先生真的能看见?”

齐平继续道:“随意抽取一张,你们记下图案,然后放回。”

小正太还是聪明的嘛……齐平笑着颔首,认真道:

宋九龄梗着脖子,认真道:

齐平……长公主娥眉轻蹙,书卷气的脸上表情冷淡,说道:

其余人亦表情各异,彼此对视,迷惑不解,心想,莫非这位讲读是在玩什么游戏,来与太子拉近关系?

太子看了他的背影一眼,抽出一张画着梅花的,在伴读们好奇的注视下,重新放了回去:

“好了。”

这个世界的教育还是秉承严师出高徒的,学生不听课?打板子体罚就是。

接着,他将自己去东宫,先得知齐平压服五名大儒,又目睹其教导太子的过程详细讲述了一番。

“老臣昨日听闻,陛下委派了一名无有功名的武官做东宫讲读,传授太子文学,故而,今早便来看看。”

而这时,五名大儒也早僵在原地,难以置信地望着学堂内,一派专心听讲的模样。

他又看向太子,却见小正太正呆呆地望着那张梅花,似乎陷入了思考,忽然抬头,认真道:

不多时,年近古稀,须发皆白的宋九龄在偏厅中,看到了正端坐饮茶的九五之尊。

“故而,此人虽无功名,但绝非庸碌,实乃出身胥吏,无法科考,否则,以其才学,考个状元也未必是难事……故而,朕意已决,太师还是免开尊口,莫要让朕为难。”

皇帝试探道:“那太师的意思是……”

文人风骨什么的……听起来是好的,但若是来阻挠自己,也是很烦的一件事……

第一堂课算是完美收官,他也没兴趣与詹事府的人应酬,赶在午饭前,朝皇宫外赶。

准备回衙门去。

可还没等出皇城,便忽地望见一架华丽的车辇,拦在了他的必经之路上。

感谢书友:锐宝宝玲宝宝、暮野i打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