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看出破绽的那个人(求订阅)

第252章看出破绽的那个人(求订阅)

输了。

当这句话说出口,围观的棋手们都将目光从齐平,重新挪到宋九龄身上,仿佛没有听清。

“太师……您……”一名棋手颤声。

宋九龄摇头,擦了擦额头上汗水,忌惮地凝视着对面的南国棋手,精气神如潮水般消退,整个人显出一股强烈至极的疲倦来。

看到这一幕,一些人才意识到,原来老太师一直在强撑。

在方才的对局中,这名老人已经严重压榨,甚至透支了自己的精力,只是全部心神注意在棋局上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

只有齐平看了出来,知道若是再强撑下去,可能会心神枯竭倒下,这才开口劝说……

毕竟,下棋是一件耗费脑力与体力的事。

没人觉得是齐平看懂了棋局,判断出了胜负输赢。

前面十几张棋谱,都是看了几眼,便跳过,到了棋院院长那张,多停留了一阵,才抬头,感慨道:

“好凶的打法。”

“传言此人极度倨傲,目中无人,尝言非天才不入他眼,便是在南国中,也是眼高于顶的性格,凡与之对弈者,几乎皆遭受羞辱。

此刻,堂内静谧,众人屏息凝神,只见程积薪依次翻阅。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几人虽心急,却也都这强行按耐,等待着。

“至于连棋局都看不懂的,还妄称棋手,实乃贻笑大方。”

而此刻,这位大国手却正低头凝视手中一张张棋谱。

气质儒雅,头戴方巾的大国手摇头:“不好说。”

齐平视线随之移动过去,没吭声。

嘴巴里,说着诸如:“棋战”、“南人”、“狂妄”之类的字眼。

“可惜可惜。”

这比较符合逻辑。

侍立一旁的冯公公缓声解释:

“禀陛下,此人只道是南国棋圣关门弟子,据说从无败绩,只是露面极少,几乎没有棋谱流传出来,即便在南方诸国,也不是很有名,此番突然派出,想来,便是为了打朝廷一个措手不及。”

他觉得,若是太师再年轻一些,精力充沛,是有机会取胜的。

“是巧合,还是……”

老祭酒袁梅道:

原本,他便对于这次问道信心不足,好歹第一场是有信心的,可如今,却有些坐不住了。

他的笑容消失,露出凝重的神情。

“就差一点。”

安平大怒,叉着腰,气坏了:

“可恶!早知道本郡主上午也去棋院一趟,定要会会此贼,好教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南方使团入京不到两日,便发生两起冲突,而相比于消息只局限于少部分人的净觉寺论禅。

然而宋九龄却在长长吐了口气后,认真道:

“棋圣弟子,果真名不虚传,是老夫小瞧你了。”

“上午南国人去京都棋院踢馆了,把整个棋院横扫了一遍,还大放厥词,视咱凉国无人。”

安平面露不快,瞪眼道:“齐平也会下棋的。”

那是京都棋院抄录来的,包括范天星最早下的二十盘,以及最后与宋九龄的那一局。

有人惊讶:“是吗?”

周遭,一群棋手在听到宋九龄话语后,有些错愕,也有些震撼。

如此看来,打法凶悍倒不意外了。”

内城街道上,三人骑马哒哒哒行走着。

“这个白头发的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女锦衣说。

小胖墩解释道:

清瘦院长叹息,心想到底是少年意气,将棋子捡出去又有什么意义?

想表达不服输的精神?

可方才劝人人认输的不也是你。

只因这棋谱上,范天星皆是一副进攻姿态,更是由于棋力差距,呈现碾压态势。

敞开的内堂中,气氛沉重。

而范天星这个此前“籍籍无名”的棋手,于京都人而言,却是全然陌生的。

宋九龄有些不确定道:“也许……是一个武夫?”

……

宋九龄摇头,压抑着心头的震撼,忽而想起什么,起身大声道:

“来人,速将二十一盘棋局记下,送给程国手!”

人们叹惋。

皇帝缓缓点头,目光望向秋日萧条的花园,心中渐渐安定下来。

顿了顿,补充道:“此人……算力极强。”

一行三人挤出人群,离开了棋院。

宋九龄口干舌燥,突然说:“你是说……这棋,可活?”

“到底是武夫。”有人咕哝,觉得这种幼稚的抗议太过丢脸。

齐平点头:“棋力的确不凡。”

作为凉国的“最高学府”,京都官宦人家子女,许多都聚集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