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密信(求订阅)
如何解决灾情?其实思路无外乎两点,一是开源,二还是开源。
在地脉不动的前提下,如何更高效地利用南郊废弃矿井,以及如何改变煤炭售卖状况,便成了齐平着力解决的关键。
只是这次终究不再是此前,上嘴唇下嘴唇一碰,就能侃侃而谈,他必须先做出实物来,这也是他没有打包票的原因。
而在吃饱喝足后,齐平终于开始研究起来。
……
同一个夜晚,书院。
夜幕降临后,课程结束,学子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结伴返回宿舍,然后聚集在灯光下,或围坐打牌,或偷看杂书,或闲聊起来。
今日话题的中心,则皆集中于四先生的回归,以及带来的新的小师妹。
“四先生回来了啊,若是不说,我都快忘了还有这位师长。”有学子吐槽。
“竟有此事。”
“唉,要说京中富商也不少,非但不救济百姓,更囤积居奇,实在可恶。”有人抨击。
一名名同窗打招呼,何世安颔首,一一回礼,然后才哆哆嗦嗦,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四下看了下,说:“还没生火么。”
“商人嘛,无利不起早,能指望些什么?”有人鄙夷。
何世安摇头,没吭声,就在这时候,突然,一名穿着儒衫的学子推门而入,手中攥着一张报纸,面色激动:“今日晨报你们看了么?”
风雪未曾吹入此处,一盏昏黄的油灯摆放在桌上,晕染开诡谲的光晕。
杜元春道:
抖落一只纸卷,人影蓦然睁开双眼,展开阅读,旋即沉默下来。
“世安兄。”
“嘁,你信?”
作为礼部尚书的孙儿,他读书颇为刻苦,每每天不亮便起床,也是除了住在国子监的学子外,最早到学堂的一批。
国子监内,虽有大量官宦子弟,但并不完全与权贵画等号,那些从各个州府招录来的小地方学生且不说,单是京都官员,也不是所有都富裕。
人影慢吞吞地,用极为复杂的语气念出这个令他记忆深刻的名字,轻声道:
饶是对这些官宦子弟而言,这也是个极大的数目了,要知道,内城的一些好地段的气派大宅,也才这个价。
一时间,几名学子争吵起来,帝国各行各业中,商人地位极低,尤其在读书人眼中,素来是又羡慕又鄙夷。
“何兄。”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放在后世,相当于捐出首都核心地段一层楼。
他回来后,用春秋笔法,还没说齐平的事。
翌日,清晨,天气阴。
沉默片刻,人影深深吐出一口气,似乎在思考什么,铺开一张纸,提笔书写:
“你处之事,我已知悉,朝廷恐有动作,不老林即刻进入‘冬眠’,暂停一切活动……待冰雪消融,再复启用。”
他指的是,皇陵案后,不老林首领与京都城外与书院交手一事,当时首座并未出面。
忽然,油灯的灯花跳动了下,空气荡开波纹,一只红色的小鸟飞入暗室。
另外一人叹道:“城中木炭如今贵的要死,我家中都不舍得烧了。”
只有四先生露出了贱兮兮的笑容,好似对这一幕颇为期待。
“齐平……”
“另,太祖与妖帝约定即将过期,若无意外,年末至初,妖族大使或将抵京续约,介时,人妖浮动,北境或有机可乘,万事俱备,只欠一物,你可前往北境……”
“咦,元周,你看什么呢。”一名学子好奇问。
旁边一名学子摇头,双手陇在袖子里,埋怨道:
其余几人,也都看了过来,神情认真。
元周收回看向窗外的目光,好奇道:“好像有人来了,这么晚了,谁会来书院?”
大先生有些生气:“上次是我没发挥好……不过,若是要对付他,你来帮衬下的确更稳妥些。”
要知道,这个年代,读书人作诗大多还是在咏志、爱国、思乡等打转,可这首诗,竟是写人么……
这话一出,登时引得好几名学子认同,一人叹息道:
写人便罢了,齐平以往的诗作里,也不是没有,只是……卖炭翁?这种市井小人物,有什么写的?
何世安看到诗名,也是一愣,旋即念出正文:
“非但如此,齐公子更赋诗一首。”那学子说。
禾笙说道:“还是不同的……不过,既然是我书院的事,让道门插手,总不光彩。”
京都某处,一间暗室内。
一道人影坐在桌前,双手交叠,仿佛在闭目休憩,他的身子笼罩在光中,脸庞却藏在黑暗里。
“说起来,四先生据说从越州返回,不知道是否见过齐师弟,他又回来没有。”一名学子忽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