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皇帝,得知后也颇为感慨,同时,自觉也明白了,齐平所谓的“方法”是什么了。
而且,强制募捐必然导致乱象丛生,皇帝即便想着不要割太狠,但底下人拿着鸡毛当令箭,层层盘剥……凉国历史上,也是有先例的。
齐平那首卖炭翁一出,他们早对此有所耳闻,甚至私下里,还有官员试探接触,想要以“私募款项”为由,尝试去分一杯羹,捞一波政绩什么的。
然而,今日这一首,其诗文立意,却令任何人都挑不出错来。
没错,皇帝觉得,齐平想出来的主意,就是募捐。
瑶光好似出门了,正好错开,暂时未得一见。
赈灾之法?皇帝愣了,募捐不就是他想出来的法子吗?可显然,齐平前来,说的肯定不是这个,而是别的法子。
朝堂上,不少官员心中一动。
朝堂诸公仍旧与皇帝拉扯,进展缓慢,而天气还在一点点冷下去。
当云老先生抵达报社时,登时被底下一群编辑围了上来。
“你要搬去哪?”齐姝好奇问道。
就在朝堂争吵的时候,突然间,金銮殿外急匆匆跑来一名宦官,显得有些激动,奔入殿门,突然高声道:
“速速宣齐卿入殿!”皇帝突然有些激动,急声说道。
呃,虽然不凡,但术业有专攻,并不觉得一个小小武官,会有什么赈灾的良方。
突然意识到,借助报纸这个媒介,捐赠既能博得一个“善人”的名声,又能替铺子打广告,当即派遣管家赶往报社,寻求合作。
云老却竟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一张纸:
一时间,群情激愤,集体站队怒喷首辅举措。
对于利用报纸发起捐赠,他本只有个模糊念头,结果齐平今早直接送来了一份详尽的方案。
黄镛这时候提议效仿,并不是也学着呼吁,而是用“强制”的方法,从民间聚敛钱财。
齐平……他来做什么……一个百户,如何跑过来的?哦,是了,他还有东宫讲读的身份,可以自由出入皇城,可……
官宦忙不迭撅着屁股跑进来,喘着气,说:
“陛下,齐大人不只自己来了,还带了一辆板车进宫,还说,有赈灾之法。”
“即便要募捐,也要有人带头,莫不如朝堂诸公先捐出半数家财,才好令富户效仿。”
一时间,学子们慷慨激昂,群起响应。
……
午门外,新的朝会如约而至。
“这件事不好做,尤其要注意,一定要将每一笔款项的去处写清楚。”齐平极为认真的语气。
齐平写过很多诗,文人圈子对其诗作其实也大都褒贬不一,就连那首定风波……也有很多人批评“少年故作老成”。
齐姝似懂非懂。
皇帝脸一黑,想说话,又突然没了力气,颓然靠在龙椅上,心中一声叹息,万念俱灰。
片刻后,沉声道:“只有这些的话,缺口仍旧太大。”
结果爪子刚伸出一半,就给长公主命人警告,未能得手。
“附议。”
户部尚书第一个跪倒大哭:“陛下,臣等已然尽力了,眼下岁末,国库本就开项甚多,余下的一些,都不能再动了。”
李琦瞥了他一眼,心说那你去谏言啊,看陛下骂不骂你。
无论黄镛,还是张谏之等人,都是一头雾水。
不知为何,这一刻,他突然有了当初微服私访,前往南城小院里的感觉,隐约间,总觉得那个少年,要拿出来什么惊世骇俗的东西。
照常行过一套礼仪后,皇帝沉声开口,继续昨天没讨论出结果的话题。
不过,民间募捐盛况,的确令他们大开眼界。
只有杜元春露出笑容,有些期待,昨晚他便收到齐平传来的消息,要他今早上朝来,给他个惊喜。
“臣参见陛下。”齐平目不斜视,走到殿中央,拱手行礼。
皇帝声音急促:“爱卿不必多礼,你说你有法子赈灾?”
齐平笑着抬头,目光清亮扫过一张张脸孔,平静说道:
“赈灾之法,就在殿外,臣请陛下移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