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娇小,五官精致的安平郡主披着一身大红披风,带着侍女走来,隔着老远,便激动地说:
“我说服父王再捐一笔银钱出来了。”
“臣附议。”
每说出一句,大臣们眸子便亮一分。
天冷的时候,人习惯窝在家里,看书解闷的时候多了,但报纸这东西,要出门买,很多人就懒得动。
长公主看了下她空荡的双手,问道:“朝会刚结束么。”
接着,她便一五一十,将自己听到的,朝堂上的争论,复述了一遍。
“是他……齐平?他又做了什么?”
她毕竟不是不知晓国事的“公主”,知道这件事的难度巨大,尤其这几日,去皇宫宫里打探消息,也侧面得知皇兄情绪极差。
“还是因为赈灾之事?皇兄很烦恼吧。”长公主叹息。
女官抿嘴一笑,说道:“诸公争吵的时候,齐大人突然进了午门,求见陛下,旋即于诸公注视下,进了朝会,宣称有赈灾之术。”
尤其那首卖炭翁,更是反复看了许多次。
云老点头,说道:“主要是天冷了,来铺子里买书、买报的人少了些。”
“就这般吧。”
贴身女官也不在。
一根根漆黑的柴,都是从其他州府送来皇宫的,烧起来半点灰也不见,外头禁止流通,只有一些得宠的权贵,大臣才会被赏赐一些。
南城,报社。
他过来,是为了另外一件事。
“我记得最近报纸销量有些下滑。”齐平说道。
齐平从宫里回来后,骑马哒哒哒返回了南城,没有回宅子,而是直奔报社。
另一名宫女提着披肩追过去:
“殿下……早膳已摆好了,今日厨子做了你喜欢的糯米糕。”
“只要价廉,必大受欢迎!”户部侍郎斩钉截铁。
甚至于,一袭绯红长袍的工部尚书走至近前,拿起一根棍子,捅了捅,惊讶道:
“还很结实。这石炭如此处置后,竟不逊于柴禾太多。”
……
什么?那也是你?
大臣们一脸不可思议,旋即,又觉理所当然。
长公主笑着说:“他出手了,已经不需要再筹钱了。”
眼珠发红,已经意识到,这件简单的物件背后的庞大商机。
齐平点头,神情正色起来:
“正是如此,方才诸位大人所忧虑,无外乎石炭售卖不佳,量不高,单价便无法降低,而倘若将其制成炭饼,虽比不了上好的木炭,但如诸位之见,售卖出去,会如何?”
群臣望去,果然发现那“炭饼”已经升起浅蓝色的火苗。
长公主张了张嘴,眸子瞪的浑圆,突然就不困了,身体前倾,一只手按着桌角,急切道:
“仔细说来,他来宫中作甚?有什么法子?”
很快的,里屋帘子掀起,鬓角斑白,面容和蔼的云老先生走了出来,疑惑道:“咦,你怎么来了。”
这个过程需要等一阵子,齐平趁着空档,指着左边的一份,说道:
……
扭头望向面带笑容的齐平,心头再浮现出四字:王佐之才。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分析起来,相比于抽水机而言,在齐平解释过成分后,便不难懂了。
入冬以来,整个院子寂寥许多,花草衰败,气氛也显得清冷。
女官笑道:“是。”
“是,陛下很高兴。”
他侃侃而谈,阐述着自己的思路。
对于齐平捐赠数千两的事,她自是知道的。
“报童”这个职业,他此前并未设立,主要是书屋发展阶段,人力、精力有限,采用的,是城中各个铺子的“书报亭”模式。
云老愣了下,突然说道:“你不只是为了提振销量吧。”
齐平点头,说道:
“再过些天,会有大量便宜的炭售卖,城中平民应该都买得起了,但像东城一些贫民,恐怕还是有负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募捐钱款只能救急,但无法长久,好的帮助,是提供赚钱的机会,这对我们也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云老深深看了他一眼,用力点头:“好。我派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