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剑来(五千字大章求订阅)
杜元春的故事讲完了。
似乎,在他口中,过往的经历几句话就能概括,但齐平能感受出来,其中必然有无数详实的细节。
这样也可以理解,为何杜元春作为三品大员,始终有一股子江湖人的气度了。
因为,相比于短暂的朝堂经历,他更多时候,是个行走江湖的侠客。
同时,齐平也敏锐听出了一点遗憾来,就像是镇抚司后衙房间里,衣帽架上的那一袭青衫般,也许,他要的从不是权力地位,而是仗剑江湖。
“所以,您一直培养我,想要我趁早接班,然后你好不当官了?”齐平问道。
杜元春噎了下,也没否认,只是说:“当初,的确有过这样的想法,但现在我不这样想了。”
“为什么?”
“因为你这样的天才不该被世俗的事牵扯,你本该有更光明的未来。”杜元春认真地说。
这里的未来……指的无疑是修行。
“这位客官,买点什么?”伙计迎上来。
一夜无话。
“嗡……”
而且,进城时候,守门官差对他们尤为严格……隐身符已经用光了,太子没法隐藏。
“我听母后说过,父皇好几次私下里和她说,拖累了你,心中有愧,一直想做补偿,知道你家中亲人都不在了,便找了合适的勋贵朝臣的女儿,想许给你,但你拒绝掉了。”
太子打断他,小脸在篝火的映衬下,眸子里仿佛也带着火光:
当时年少青衫薄
又比如,官府的确要求盯紧了带着少年少女的外地人,再晚些时候,便会开始统一抓人。
他继续行走,又进了一座酒肆,不一会,再出来时,手中多了一坛女儿红。
杜元春手腕一转,那声势浩大,扶摇直上的剑龙,猛地低头,将自己送入他手中,叮叮当当,瞬息间,拼凑成一柄完整的长剑。
但一来,距离再次拉远,二来,随着时间推移,用来“占卜”的衣物,与原主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弱。
按理说,越往北,朝廷命令执行力就越弱。
“虽然易容了,但太子的年纪和身形太明显,我们又是三个人……”
而这个县城又太小,想要藏匿,都几乎没有可能。
书院的第一剑道强者,也未必是陈伏容。
醉意中,一幕幕记忆闪烁。
如果追兵足够聪明,肯定会注意到,未必会笃定,但起码会怀疑。
齐平将手中的木棍折断,也丢进了篝火中,四野静谧,商队营地渐渐安静下来,他撤去封印,抬头,漫天星辰闪烁。
路人望了过来,指指点点,心说,又是哪个酒疯子,肆意狷狂的江湖客。
“哦。”太子听话地一个骨碌,就滚进了车厢。
离开客栈,杜元春走在冬日下午的街道上。
“我等奉朝廷命令,一路追捕朝廷要犯,这几日,城中可有发现?”
想着,困意袭来,齐平起身摸进了车厢,盖上被子前朝北方望了一眼。
真的是最宝贵的东西。
杜元春笑了笑,拍了下他的肩膀:“你还是留下来照顾殿下,我可不会安慰人,好了,你们先吃饭吧。”
“不要管,按照命令做事就好。”知县叮嘱说。
起码,也可以借助当地官府的力量,扩大搜捕范围。
冷江知县当即摇头。
齐平脸色难看:
杜元春环视一圈,目光一亮,指着一件青衫,丢出钱袋:“要这个。”
“来战。”
他们发现,这个青衫仗剑的男人,竟与城门上通缉令上的人颇为相似。
他还是洗髓,但齐平有种预感,再给自己两天,就能恢复神通了。
他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敌人犯错。
“目前还没动静。”
……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齐平将对手脑补的太厉害,但在生死攸关的事情上,马虎不得。
知县愣了下:“那两位……僧人……”
齐平留下保护太子,杜元春抽空出去了一趟。
逃窜,只会引发对方的注意,导致提前出手。
杜元春拎起酒坛,感受冰冷的酒液划过喉咙。
车厢内,裹着棉被,只露出一个头的太子突然眼眸忽闪了下,突然有些愧疚地说:
齐平下意识接过,发现是当初,京都皇陵案时,杜元春借给他的那枚方形玉牌,后来还了回去。
……
不去想了。
客房内,太子整个慌了神,她紧张无措,眼圈发红:
时间。
“师兄,如果我这边有事,激活玉牌,你就立马回来。”
翌日清晨,商队再次启程,并顺利抵达冷江县城。
但,令牌与搜捕令都是真的,而且……借助官印,他能感应到,那四人的强大。
“那我们该怎么办?”
齐平有些好笑地看了她一眼,心说人小鬼大:“睡你的觉去。”
“不是他们,是另两个要。”衙役说。
但问题在于,通往北境的路线不只一个,这四人,可能是全部,也可能是追兵之一。
知县摇头,他总觉得,对方根本不是官场人物,也非书院、或朝廷里的高手……更像是江湖人,且给他一种很不喜的感觉。
这时候,有人突然惊疑不定:“啊,这人……”
“我已经命密谍动用线人,继续调查情况,你们在客栈等候,我等下出去一趟,看是否有了结果,若是那些人只是弱者,我便抓了审问,正好弄清楚追兵状况,然后我们迅速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