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虚假的天命,真正的天命。

“最后天下分崩,六国复辟,秦国失去这些宝物,也失了天下,归根结底,还是秦国失了天下民心。

“陛下先前释鹿不获,如今对太阿之剑,随侯之珠亦持淡然之态。

“显然就是在反复告诫我们这些近臣,真正的天命在于军心,在于民心,在于上下同欲,万众一心,而不在于仙人献宝,谶纬祥瑞。”

听到这里,关兴、赵广、姜维等人尽皆扭头看向蓝水之畔的天子,片刻后又不约而同地尽皆点头。

赵广移目于天子身侧的杜氏子,忽然道:

“白鹿之祥,仙人指引,还有太阿随侯之宝,都是京兆杜氏所献,不知道陛下对杜氏,对这杜氏子又是何种想法态度?”

如镜蓝溪之畔。

刘禅就自己一个月以来巡行诸县的见闻,对杜氏子进行了一番简单的考校问话。

大致能看出,其人对于治理郡县确有一些见解在身,也非是夸夸其谈高谈阔论之辈。

无怪乎丞相将之辟为府僚,同时不吝夸赞,称之为关中上士。

也是,若非其人真有本事值得培养,杜氏大概也不会特意让此人遇见仙人指引,撞见衔珠负剑的白鹿。

这是借着白鹿祥瑞跟太阿随侯为自己这太汉天子造势的同时,给这杜氏子也造一波势。

想来用不了多久,整个关中就都会知道仙人指路、白鹿之祥与太阿随侯重现天下的事情。

如果自己是喜欢祥瑞,会利用太阿之剑,随侯之珠为自己造势,向天下宣称天命所归的那种天子,那么杜氏子毫无疑问也会因此鸡犬升天。

只是,杜氏既然要培养他,向朝廷举荐,他却仍旧一身粗布衣服,未免有些作秀太过了。

“杜辅衡,你跟朕说,你当真见到仙人了吗?”刘禅试图望穿深蓝的溪水,脸上漫不经心道。

那唤作杜机的年轻士子先是看了眼天子,而后顺着天子的目光也看向深不见底的溪水,最后长出一气,退后一步躬身俯首:

“臣机不敢欺君,所谓仙人指路,乃是族中长辈编造。”

刘禅也猜到了这杜机多半会实话实说,轻轻点头:“那这太阿剑,随侯珠又是哪里来的?”

杜机仍旧保持着俯首的姿态:

“剑与珠,微臣不知,族中长辈并未将这些事情告诉微臣。”

“你不知?”刘禅从容扭头,视线看向杜机。

“微臣不知。”杜机虽然俯首,虽然知道天子可能会责他以欺君之罪,却并没有战战兢兢。

刘禅也不深究,问:

“那头白鹿呢?你们杜氏如何知道朕在此地遇见过白鹿,是谁告诉你们的?”

杜机坦然道:

“杜氏并不知晓陛下在此地遇见白鹿。

“微臣那日负弓至此猎雉不获,回返之时,白鹿突然自林中出现,至溪畔饮水。

“微臣心中惊奇,不过须臾,白鹿倏然跃入深林,消失不见,臣便负弓下了原。

“不曾想下到灞水之畔,白鹿忽兴于臣左,缓行至灞水畔食草饮露。

“最后为杜氏族人所见,被族人引入杜氏庄园中。”

有这么巧的事?

即使这杜机温恭自虚,看起来实话实说,刘禅仍本能有些不信。

但他能确定,那日此地绝对不会有外人在,因为随行的虎骑早就把周围至少一里范围内全部探查了一遍。

看来还是要查一查回京轮值的虎骑,看到底有没有人将自己在此遇鹿之事传出。

如果有,是谁。

又到底传给了谁。

“后面呢?”刘禅问。

“杜氏耆老听闻微臣遭遇,让微臣带他们到见鹿之所,而后让微臣莫要声张。

“五日后,费侍中与陈尚书便随族中耆老来到庄园。

“族老令微臣带路,臣便将董侍中与陈尚书带到青石见鹿之地。

“臣本以为只是族老向陛下献白鹿祥瑞,未曾料想,族中耆老竟会与侍中、尚书道所谓仙人指路,白鹿负剑衔珠之事。”

刘禅不置可否,问:

“那你为何不将此事点出?

“又为何要在此时此地将此事与朕和盘托出?

“难道就不怕朕治你,治你杜氏一个欺君之罪?”

杜机顿了顿,少顷答道:

“臣当时想,洛水断流之谶既已应验。

“朝廷或许能再借此白鹿之祥,太阿随侯之宝,收关中、乃至天下不服之心。”

刘禅缓缓点头。

有这种想法也属正常。

在谶纬大行其道,连蒋琬、费祎等重臣做个恶梦都要去找术士解梦的现下,换任何一个非穿越者,恐怕都会利用这些祥瑞神话大肆渲染天命在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