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走长安

然而,愤怒归愤怒,屈辱归屈辱。面对那个如同战神般,面无表情,眼神却比刀锋还要锐利的吕布,以及那一百名随时可能暴起杀人的飞熊军,所有的大臣,都只能将满腔的怒火,死死地压在心底,丝毫不敢表露出来。

“唉,”

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自人群中响起。

只见须发皆白,身着司徒官袍的杨彪,缓缓地从队列中走了出来。他对着董卓,不卑不亢地躬身一揖,率先开口道:“不知相国大人,今日召集我等,齐聚于此,所为何事?”

杨彪,此人非同小可。他出身于天下八大世家之一的弘农杨氏,乃是与汝南袁氏齐名的顶级豪门,关中大族。

其家族,更是创下了“三世三公”的辉煌成就。在袁氏一族,几乎被董卓屠戮殆尽之后,弘农杨家,已是隐隐然,成为了新的天下第一世家。

因此,杨彪,此刻便是这满朝文武,所有士大夫阶层的领袖与代表。

即便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董卓,也要给他几分薄面。

然而,董卓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所有人的瞳孔,都猛然一缩!

只见他,竟是理都未理杨彪,径直走到了大殿中央,

那张本应属于天子的龙椅之前,然后,按着腰间的佩剑,一屁股,大大咧咧地坐了下去!

嚣张!跋扈!目中无人!

所有的大臣,都气得浑身发抖,脸色铁青!但在那一百名飞熊军冰冷的注视之下,他们终究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将这奇耻大辱,硬生生地咽了下去。

董卓斜靠在龙椅上,用一种睥睨的眼神,扫了一眼下方的杨彪,冷笑着说道:“今日,咱家召集尔等前来,原因,很简单。”

他顿了顿,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宣布道:

“咱家,要迁都!迁往长安!”

“自光武皇帝定都洛阳以来,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国运气数,早已衰败!否则,又岂会有黄巾之乱,群雄并起?以咱家观之,如今我大汉的旺气,已不在东都,而在西都长安!那里,才是最适合做我大汉国都的地方!”

“咱家,欲奉圣驾,西幸长安!尔等,各宜回去准备,收拾细软,随咱家,一同前往!还有,这满城的文武百官,皇亲国戚,以及,那百万洛阳百姓,一个,都不能少!”

什么?!

此言一出,无异于晴天霹雳,瞬间便将整个嘉德殿,都给炸开了锅!所有的大臣,无不骇然失色!

迁都长安?!还要带上全城的百姓?!

这,这是何等疯狂的决定!

要知道,洛阳,作为大汉帝国近二百年的统治中心,早已是天下第一雄城!其经济之繁荣,人口之稠密,商业之发达,早已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地步!

而长安呢?

虽然,它也曾是前汉的国都,也曾有过“金城万里”的辉煌。

但,自两汉交替,赤眉军作乱以来,早已是残破不堪!

当年的那场大火,几乎将整座长安城,都烧成了一片白地!如今的关中,田地荒芜,人口凋零,又岂能承载得起,这洛阳城中,数以百万计的人口?!

若是真的强行迁都,那可以预见,这将会是一场何等惨绝人寰的人道主义灾难!

一路上,因为缺衣少食,疾病瘟疫,不知道,将会有多少无辜的百姓,惨死在迁徙的途中!

届时,他们这些同意了迁都的大臣,都将成为史书之上,遗臭万年的千古罪人!

想到此处,司徒杨彪,再也按捺不住了!

他不顾一切地,再次上前一步,痛心疾首地说道:“相国!万万不可啊!”

“当年前汉末年,赤眉军大乱,火烧长安,关中之地,早已是千里无人烟,残破零落!

而以如今关中之地的农田与储备,绝对,绝对无法承受洛阳及周边数百万人口的迁入啊!”

“如今,若是无故捐弃宗庙,抛弃皇陵,强行迁都,必将引起天下震动,百姓惊惶!

动之至易,安之至难啊!这一路上,不知将会有多少无辜的百姓,死于非命!望相国三思,体恤百姓之苦啊!”

杨彪,这位出身于关中大族的汉室重臣,带着拳拳之心,几乎是声泪俱下地,向董卓,发出了最后的恳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