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想未来“深蓝矩阵”项目作战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巨大的拼接屏幕上,量子云模型的光粒子流在某个临界参数下疯狂闪烁、坍缩,如同濒临爆发的微型星云,发出一种近乎超声波的高频嗡鸣,刺痛着每个人的耳膜。
南乔站在主控台前,指尖在触控板上飞速滑动,调取着后台瀑布般倾泻的数据流。屏幕上冰冷的蓝色代码映在她眼底,跳跃着令人不安的光芒。已经是连续第三周的高强度加班,团队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被榨干后的灰败。
“南姐……”技术助理小赵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将平板递过来,“霍氏量子前沿实验室……刚发来第三轮测试反馈报告。”
南乔接过平板。指尖划过屏幕,冰凉的触感沿着神经末梢蔓延。报告措辞严谨得像法律条文,每一个标红的“延迟率超标”、“视觉连贯性断裂”、“意识扰动响应阈值偏差”都像一记精准的重锤,砸在项目最脆弱的神经上。末尾附着一份简洁到冷酷的附件清单——要求48小时内提交完整的底层算法架构说明、实时渲染引擎技术白皮书,以及针对上述问题的详细优化路径方案。
落款处,是一个清晰、冷硬的电子签名:霍尘渊。
这三个字像冰锥刺入南乔灼热的胸腔。她甚至能想象出他签署这份文件时,那双毫无波澜的眼睛,如同在设置一台精密仪器的安全阈值。
“李工!”她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模型卡顿的根本原因!定位了没有?!”
李工猛地抬头,眼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南姐!问题不在算法!是实时渲染引擎的并行处理架构瓶颈!现有GPU集群的算力,根本扛不住意识扰动信号的高频冲击!这是硬件极限!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能拿到霍氏实验室内部测试的‘量子并行加速协处理器’原型机的底层驱动接口!”李工几乎吼出来,“但那东西是他们的核心机密!不可能给我们!”
死循环。霍尘渊要求解决硬件瓶颈导致的问题,而解决的关键,却握在他自己手里。
南乔将平板重重拍在控制台上。“按条款执行!优化算法!压缩需求!”她的目光扫过团队,“今晚十点前,我要看到模型在限定算力下跑通极限帧率!做不到,所有人加班到通宵!”
命令像冰雹砸下。作战室只剩下键盘敲击的密集声响,如同暴雨敲打铁皮屋顶。
霍氏集团总部大厦顶层。量子前沿资本专属会议室。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混合了臭氧、精密仪器散热和顶级雪松香氛的冰冷洁净感。巨大的落地窗外,城市钢铁森林的轮廓在铅灰色天空下显得格外冷硬。
南乔坐在会议桌一侧。炭灰色西装套裙,白色丝绒衬衫,领口系着一丝不苟的温莎结。她强迫自己保持镇定,迎接着那道穿透黑暗、如同实质般落在她脸上的目光。
霍尘渊坐在对面。纯黑色定制西装,白衬衫,没有任何花纹的黑色领带。双手随意交叠放在桌上,指骨修长,指甲修剪得如同精密仪器部件。他面前只有一杯清水,水面平静无波。
“开始吧。”他的声音低沉平稳,没有任何起伏,如同AI合成的指令。
南乔打开笔记本电脑。投影屏幕上瞬间切换出复杂的系统架构图和数据流热力图。“霍总,关于第三轮测试反馈中的核心体验问题,我方确认其根源在于实时渲染引擎的并行处理架构遭遇物理算力瓶颈。”
激光笔的红点精准地落在“意识扰动信号处理核心”模块上。“当传感器捕捉到高频、非线性意识波动信号时,现有GPU集群的资源调度算法无法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算力资源的动态重分配,导致关键量子态渲染帧序列丢失或延迟。”
她的语速平稳,逻辑严密。激光笔的红点如同手术刀,在复杂的图表上游走。
霍尘渊的目光随着红点移动。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只有镜片后的瞳孔微微收缩,如同高速摄像机捕捉到了关键帧。
“针对此瓶颈,”南乔切换屏幕,“我方团队已在算法层面进行了极限优化,包括引入异步处理管道、优化内存访问模式等。预计可将现有延迟降低约15.7%。”
“15.7%。”霍尘渊重复了一遍。只是客观的复述。
“是的。这已是现有硬件架构下的理论极限值。”南乔的激光笔红点猛地指向架构图最上方一个被特意标注为灰色、标注着“量子并行加速协处理器(Q-PAC)接口预留”的虚线框!“若想彻底解决体验问题,必须引入贵实验室内部研发的Q-PAC原型机!根据我方技术团队对Q-PAC已公开的有限技术白皮书及性能参数推演,其特有的量子指令集架构和超低延迟内存池,可完美匹配‘深蓝矩阵’对意识扰动信号的实时响应需求!理论延迟降低幅度可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