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太子的恐惧(求订阅)

第239章太子的恐惧(求订阅)

在齐平到来前,这里的人们便猜到会有一场好戏,但无论如何,都没预想到眼下的版本。

在他们想来,从格格不入的少年踏入这间屋子的一刻起,冲突便不可避免。

而无论从资历、地位,还是数量上,大儒们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然而真实的一幕是,双方的第一次交锋里,新来的讲读官便呈现出碾压态势。

而五名大儒兵败如山……

这让人们惊叹之余,突然明白了,为何陛下会破格提拔此人。

不是昏招,这是妙手。

静室内,齐平没理会失魂落魄的大儒们,而是有些诧异地看了来人一眼。

对方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见他望来,笑了笑:

“我家中子女在道院修行,有所耳闻。”

原来如此……齐平恍然,看了对方一眼,忽然问道:

中年讲读官也是人精,知晓齐平不大信,只好道:

“你若要去,也无妨。”

“先生可是授课回来?”

“是。”

齐平皱眉。

领路人躬身退下。

“同去,同去。”

宋九龄微微摇头,心中期待减低了许多,但也没急着走。

宋九龄透过窗子往里看,微微皱眉。

中年讲读道:“殿下这这几日心情似乎不大好,今日尤甚,读书时很是抗拒,齐讲读如今过去,未必是好时机。”

没有起立,没有执弟子礼……按照规矩,太子只给三师行礼,讲读官没那待遇。

修行?

“竟这般便不会说话了?纵使有才学,可不会讲述又有何用?”宋九龄很不满。

“见过宋太师。”

“有劳了。”齐平说。

宋九龄一概不理,直冲静室,一眼扫去,却是整个人愣了,眼前的场景与料想中截然不同。

这个词吐出的瞬间,几名伴读都是眼睛一亮,其中一人惊讶道:

猜到可能与新讲读有关,身为翰林院掌院,他对这帮读书人的心思明镜一般,知晓定然会排斥那百户。

外头。

宋九龄听得一愣一愣的,这与他设想的截然不同。

而且年龄也缺乏威慑力,他还真有点担心太子发脾气,不好管教,好在这位太子似乎不是暴躁类型,闻言点了点头:

虽然看似很配合,任凭齐平糊弄,但他已经意识到,若是自己照本宣科,虽然也能完成任务,但就浪费了这次与未来皇帝见面的机会。

身材有些瘦弱,但脸蛋是圆润的,还带着些许婴儿肥。

这名讲读听出他的意思,苦笑点头,上节课结束了,他是来换班的,只是……看了眼五名大儒失魂落魄的样子,恐怕一时半刻,缓不过来了。

几名伴读奇怪地看他,不知道为何会有这么年轻的先生,实在古怪,好似也就比他们大几岁,与家里的哥哥年纪相仿。

说着,他主动在人群中点了个人,说道:

“你带齐讲读过去。”

“自然可以,只是……”

结果他前脚刚走,众人还没散去,院外便有马车停靠。

意识到不对劲,那名中年讲读说的似乎是真的,太子情绪明显不佳,按理说,一个新老师到来,起码在最开始,肯定是有新鲜感的。

“怎么,觉得算学无趣?”

中年讲读点头,然后皱眉道:“你问这个是何意?”

齐平心说这又是哪个,没见过,好家伙,第一堂课就有领导旁听的吗,别闹,压力很大的。

底下,几名伴读大失所望,小正太模样的太子没什么反应,好像在走神。

“陛下命我为殿下讲解诗词或算术,不知殿下要学哪一门?”

只是神情似乎不佳,眉头微微皱着,垂着头在发呆,看到陌生脸孔进来,怔了下,有些意外。

心中有些好奇。

只有五个失魂落魄的读书人。

齐平整理了下仪容,最后看了眼手里的两本“教材”。

按照杜元春的说法,太子才十二岁,恩,按照他上辈子的习惯划分,正在上初中……妈蛋,这个年纪的学生两极分化,希望不是个叛逆学生……

齐平笑了笑,说道:

也不进来,也不打扰,就静静旁观。

主要是衣服太显眼,十二岁的太子穿着金色的蟒袍,上头盘旋着一条条四爪金龙,安静地坐在矮桌后的凳子上。

所以,传言是真的,新讲读的确是个少年武夫,但同时,那也是个可以倒背圣人经典的算学大师。

又不是真的当老师来了……

“此人眼下在哪?”宋九龄突然升起十二分好奇。

这个结果让年近古稀的太师有些接受不能。

只见他将两本书册放在面前矮桌上,笑道:

没有什么少年人。

太子读书的校舍在文华堂,距离这边并不算远,隔着两个院子罢了,齐平跟随领路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