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齐平:臣请陛下移步一观(求订阅)

第330章齐平:臣请陛下移步一观(求订阅)

“这首诗……”

学堂内,当念完最后一句,何世安有些动容,周围的学子们也沉默下来。

诗文是可以有力量的,卖炭翁这首便是如此,简单的文字,一个卖炭老翁的形象跃然纸上。

文字并不如何华丽美好,整个诗词也没有多少精妙处,更像是叙事诗。

原文写的是老翁在集市上售卖木炭,被出宫采买的太监强行拉走的故事,齐平下笔的时候,还是照顾了下皇帝,略微改动了几个字,将太监换成了官吏,但并未影响关键。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一名学子念着,喟然长叹:

“我方才还在抱怨学堂天冷,国子监舍不得烧炭,如今读了齐公子这首诗……汗颜,无地自容。”

另外一名学子摇头叹息:

“历来天灾,受苦的总是百姓,家父便曾教导我关心疾苦,我以往也自觉认真,如今对比齐公子,不如远甚,只有真正放下倨傲,才能写出这等诗文吧。

怪不得太傅能与他成忘年之交,不瞒各位兄台,小弟以往心中还嫉妒他运气,如今……是我太小人之心了,大抵只有齐公子这般身体力行之人,才能被太傅看中。”

“诸位,”何世安心潮澎湃,突然开口:

“齐公子带头募捐,我等虽无他身家丰厚,却也该解囊一二,我建议,应号召文坛出钱救灾,有钱的多出些,囊中羞涩的,便多宣扬一番,方才不愧对我辈读书人风骨。”

“我不指望完全干净,但起码能尽可能干净些,至于公布出来,也许以前没人这样做,也没人会质疑,但若有,请自齐平始。”

“继续昨日议事……”

这时候,一只只册子被太监递上龙案,皇帝神情稍霁,烦躁的情绪缓和了些。

……

“你确定要这样?我知道你担心底下人贪墨,但这种事是很难禁止的,而且,也未必要公示出来,多印一张纸,报纸本就利润单薄,很可能亏损。”

这也让城中一些对慈善并不上心的商贾眼前一亮。

太监尖细的声音极具穿透力,瞬间,朝堂安静了,无数官员目光“刷”地望来,有些愕然。

显然,从未见过这等阵仗。

“天这般冷,陛下就不能让咱们在偏殿里等么,我这把老骨头真遭受不住。”一名言官叹息。

齐平换上锦衣官袍,头戴软帽,腰悬令牌,并未佩刀,俨然是要出门去。

皇帝面露迟疑。

除了开头那天,杜元春都没怎么上朝,毕竟讨论的是与镇抚司无关,今天却突然到了。

不够!

几天的朝议还是有成效的,在皇帝屡次施压,威逼利诱下,各部终于松口,开始筹集物资钱粮。

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堵上缺口。

户部尚书出列:“启禀陛下,臣等调配钱粮,只挤出这些,请过目。”

张谏之见状,又淡淡道:

“这是东家手书,接下来按照此法汇聚款项,同时,接下来报刊添上一页,对善款的每一笔去项,都要做到公示……”

捐款如火如荼进行着,但相比于庞大的缺口,其实杯水车薪。

若有……请自齐平始……太傅咀嚼着这句话,神情复杂道:

“可惜,你已拜入道院,按照规矩,无法入仕……不当官,可惜了。”

宋太师并不是个大嘴巴的,也未到处宣扬。

这让他又赞赏,又略有些失望。

老首辅黄镛想了想,说道:

“陛下,国库空虚,总没法变出银子来,依老臣之见,不如朝民间募集。这两日,城中六角书屋募捐救灾,据说颇为不错,可推而广之。”

“此举甚好。”

接下来两天,齐平没怎么出门,中途去了一趟道院,但并未遇到鱼璇机,只是找了玄机部鲁长老,借了一名炼器弟子过来。

今日天气好些,阳光洒下,冰雪消融,只是气温却更加寒冷。

故而,朝堂上多数人对齐平的印象还停留在探案高手、天才修士、诗魁、国手、算术大家、商业奇才……

齐平笑了下,说道:

官员应声跑出去,不多时,一道身穿锦衣华服,头戴软帽,腰悬令牌的身影阔步走来。